关灯
护眼

第9章 得青眼

    日暮已起,太玄阁浸入一片黑暗,云奉月起身找来烛台置于桌上,借着烛光翻开了那本《沧元纪事录》。书中所载乃是沧元山自立派以来与门派相关的各项大事纪,她一目十行略过,翻到了最后几页。

    穆倾风,六岁入门,被掌门顾元江收做首徒,承其“飞泉漱玉”剑法,弱冠之年接任沧元山第七代掌门,门中无一人反对。

    ……

    无一人反对……这人得做到什么程度才会无一人反对,那程敬棠便是个吹毛求疵、不好相与之人,能得他青眼,穆倾风此人得多无趣啊……

    但穆倾风为人如何与她并无关系,她现下该头疼的乃是手中这本《沧元纪事录》。收起那些杂乱的想法,她执笔抄写起来。

    烛泪徐垂,云奉月手边抄好的纸张渐厚,若是有人此刻从门外经过,定要赞她是位好学之人。

    而路过此处的穆倾风也确是如此想的。

    穆倾风每日晚间都会将山上各处巡视一遍,今日走到太玄阁前,见屋内烛光闪烁,便在门口看到了云奉月奋笔疾书的一幕。

    云奉月心中暗骂程敬棠迂腐、古板、不通人情,将所有的情绪都宣泄到了纸上,她的字本来倒还看得过去,这会儿因着赌气,笔落纸上便是歪七扭八如狗爬一般,没有一丝风骨。

    而落于穆倾风眼中的景象却是,烛光摇曳,一位戴着面纱的少女正在桌案前奋笔疾书,似乎遇到了疑难之处,时而蹙眉,时而叹息。

    倒是不曾见过如她这般刻苦的弟子。

    穆倾风心生赞许之意,她的资质本就是这批弟子之中最好的,却不骄不躁、如此勤奋,假以时日必是门中弟子中的佼佼之人。

    见云奉月不曾注意到他,穆倾风也无意打扰,便刻意放轻了步子,缓步离去。

    夜暮风紧,夹杂着秋日寒凉越门而入。云奉月拢了拢衣襟,仍是难抵寒气。自重伤初愈后,身体的御寒之力差了许多。

    她放下笔搓了搓手,抄了这许久,手都酸了。又一阵凉风袭来,她打了个寒颤,习惯性地运转内力朝开着的两扇门甩过去,门板却纹丝不动。

    云奉月怏怏地收回手,轻叹了口气,抄书抄得脑子都不灵光了,竟忘了自己内力微弱,若不加快修习进度,这个冬天怕是难捱。

    无心再继续抄书,她收拾好笔墨,将烛火吹熄便出了太玄阁。

    已是亥时末,山上弟子皆已歇息,瑟瑟秋寒透骨凉,激得云奉月混沌的神志清醒了几分,她加快了步子,疾跑而行。

    待跑回到天沐阁,寒意已驱散了几分。炉膛中的炉火已微弱,云奉月摸了摸炉上的水壶,壶壁仍是热的。心中一暖,面纱下绽开了笑颜。

    从半月前开始,每晚她练功回来,药炉上都会煨着一盏烧热的水壶,起先她只当是巧合,但日日如此,她便知是肖红槿特意为她备下的。

    呼风唤雨的日子不再有,如今的一盏热水让她倍感珍贵。

    新的一日弟子们仍聚于澹雾台,今日澹雾台上摆好了蒲团,弟子们窃窃私语猜测今日的课程。

    等了约莫一盏茶的工夫,严青榆姗姗而来,一位长者与他并肩而行。此人并未佩剑,须发未白,年纪似与程敬棠相仿,以其脚步来看内力深厚,周身自带震慑之气。

    云奉月猜想,这便是今日授内功课的长老。

    确认弟子们全都到齐之后,严青榆朗声道:“我身侧这位便是虞长啸长老,由他为各位传授内功修习的根基。内功乃武学之基,虽然日后各位或许不会尽数留在我沧元山,但若想习武道,必要在内功上打好基础,希望各位跟随虞长老认真修习,有所进益。”说完,他向虞长啸施了一礼:“师叔,今日便麻烦您了。”

    虞长啸与严青榆的父亲严明书关系甚好,一直将严青榆视作亲子,他拍了拍严青榆的肩膀:“你先去吧,他们便交给我了。”

    虞长啸已担任过三批新弟子的入门师父,能力毋庸置疑,刚刚一路过来,严青榆已经将众位弟子的情况向虞长啸一一作了介绍,严青榆留在此处也无用处。

    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做,今日肖红槿的一圃药草要采收,他急着去帮忙。从小到大,凡是与肖红槿有关之事,他都冲在头一个。六年前肖红槿下山遇到那件事之后将自己冰封起来,他便也收敛起自己的感情,小心翼翼地守护着她。

    虞长啸望着严青榆远去的背影,心生叹息,从小看着长大的一对孩子,若是没出变故,或许已经成亲生子了。

    并未过多感慨,虞长啸将注意力放回到面前的弟子们身上,严青榆说这些弟子几乎都没有武学基础,有几个会拳脚的,却无内力傍身,唯一有根基的便只有肖红槿的徒弟。他从众人面前走过,很快便锁定了哪个是“姜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