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33章 开业:事业起步

      小店面积不大,装修很简洁整齐。因为是以卖外带的熟食的为主的,为保持卫生,蒸笼后面的铺子里顾客是不能进去的。当门的不是柜台,而是并排的三个大蒸笼,里面装满热气腾腾的馒头。

  三面靠墙的木质货架,左边放的是一筐筐用白色纱布盖着的冷馒头。左边的架子上是各类素馅烙饼。

  正中间靠墙的货架上摆的就是小店的主打----挂面。

  在开业前两天,赵大富照着京城时的方法,安排洪盛顺着镇子街道扯着嗓子一遍遍宣传蓝氏杂粮铺:蓝家的杂货铺主营各类馒头面食以及能长期储藏的挂面,开业头三天上门购买还享受八折优惠。

  这种不一样的宣传方式,让镇上的居民对这家似乎不大一样的包子店充满好奇心,开业当天纷纷围过来凑热闹。

  这一看,发现还真是和别的包子店不一样,他们只卖馒头和那个什么挂面,只外带。各种混合面的馒头非常便宜,才三文钱一个,就算是小麦精面做的白馒头也就五文个。而且店铺非常干净,小二和掌柜都穿着白色的围裙,显得纤尘不染。

  那种叫挂面的干面条,据说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能储存一个月,价格也不算贵,小麦面条三十文钱一斤,其他杂粮面二十文一斤。自己做的话,市面上一斤小麦面就是十八文呢。

  怀着好奇心,不少人掏出一文两文买个热馒头尝味道,有些则是花两三文给家里的小孩带。这种东西,村里人是不会天天做的,但是价格不贵的情况下,还是有人愿意时常给家里小孩买几个。

  “掌柜的,你家这面条真能放一个月不坏吗?不会发霉吧!”一个主妇样子的妇人提着菜篮子上前来问话。

  赵大富瞬间有了自己在京城铺子里,每天迎来送往的那种感觉。深吸一口气,找准感觉,热情有礼的给这位顾客解答:

  “大姐,你放心,只要别放在潮湿的地方,像我们这种干燥的货架上,是能放那么久的。但是这一斤两斤的东西,谁家放得过一个月不是!也不需要拿出去晒太阳,一晒反而会失了味不好吃了!”

  那妇人听说能放,还挺心动的,又接着问:“那这个好煮熟吗?”

  赵大富回答她:“好煮,之比家里自己做的手擀面多煮一小会儿就行。实在不行,你就挑一颗试试,喜欢硬一点还是软一点,一试就知道了!而且这挂面可比手擀面经煮呢,一般不容易煮成坨!”

  ……

  那妇人犹犹豫豫考虑半天,实在抵不住今天八折售卖的诱惑,一咬牙说:“那给我来一点试试,精面的,那个三合面馒头也拿二十个!”

  赵大富赶紧使眼色给洪丰,让他装馒头。自己则笑眯眯的问那妇人:“大姐,我们的面条都是称好的,有半斤一把的、一斤一把的、五斤一把的,请问你是要多少的呢?”

  “那就一斤的吧!”

  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纷纷一斤半斤的买挂面,但这东西多数还是镇上的居民在买,还有细面馒头也是镇上的买的多。村里人多数是卖杂面馒头,还都是一个两个的拿。

  一天下来,各类挂面总共卖掉五十斤,三框杂粮馒头和一筐细面馒头。

  晚上关了门,赵大富带着两个小伙计盘点,还好昨天来的时候带了两百斤挂面,和十框冷馒头,这三天的开业期能撑过去。他现在还不敢完全把铺子丢给这俩新人,所以无法回村取货。

  赵大富想了想问洪丰:“你家哥俩会赶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