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6章 老友

      
青儿将来龙去脉说了一遍,从怀中取出一封信,递给曾斌说道:“从他身上搜出来的。”
原来是此人易容的人物,将信笺撕开,细细品读信中的文字,问瘦汉子说道:“谁是十三纪?”
“%&%&%&%&”
“倭国人?”曾斌咧嘴笑道:“我听不懂你说什么,但我猜你肯定不会也不愿意告诉我这个十三纪是谁,你们倭国人最是自大狂妄、自以为是的物种。”
“青儿,让他领教一下什么才是武国人。”曾斌阴恻恻笑了笑。
“是。”青儿找来一根绳子,也不见她用多大力气,就把瘦汉子吊了起来。
“%*%*%&%&%*%&”
“湘儿,随本公子去书房。”青儿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布包,摊开后全是密密麻麻的银针,曾斌忍不住哆嗦了一下,转身就朝曾荣的书房走去。
虽然他认为吃中药比吃西药强百倍,但一看到老中医取出一包密密麻麻、有大有小的银针往自己身上扎如刺猬,他就告诫自己,以后去中医院宁愿拔罐,也不愿用银针。
曾荣的书房从他七岁开始就不再是禁地,曾荣学识不咋地,毛笔字写得却是极好,刚劲有力龙飞凤舞,就连一般的小篆体都能写得好看工整。
不像他练了五六年,毛笔字还是和狗爬一样,已经被曹岩嘲笑了八年。
没办法,他不是用毛笔写字的料,想着以后要不要发明一下鹅毛笔,让小楷传遍武国。
“研磨。”
捏着毛笔,快速翻阅《资治通鉴》第十三纪《后唐纪》。
“切,这点伎俩想难住本公子。”曾斌鼻孔朝天哼哧了一声,长长伸了个懒腰,将竹纸上的墨汁吹干,笑意渐浓。
“嘿嘿。”将竹纸装好信笺上了火漆后,递给湘儿说道:“让管事送到信天府别驾陆真手中。”
信天府,广州城官员办公地。
广州为下州城,所以陆真是广州下州别驾,从五品上。
下州上有中州,中州上还有上州,依每个州的人口总数来划分等级。
诸如曹允是下州刺史正四品下,张朔则为中州刺史正四品上,张朔比曹允要高半级,曹允见到张朔还得揖礼。
爵位则没有上下一说,曾斌为新丰县男从五品,看起来虽和陆真同在一个等级上,可陆真是实实在在掌控实权的人物,不像曾斌只有个虚职。
一般虚职者,就算是三品官,陆真表面不会失礼,背后则拖沓找各种理由搪塞,想要办个事难如登天。
曾斌想明白了,所以他没有把这封信交给曹允,而是交给陆真这个总理广州众务的实权人物手上。
先前他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梅岭根本不用去找曹允,直接找陆真才是最稳妥的。
梅岭之事一旦与陆真谈拢,直接让陆真去找曹允盖章,管他陆真用什么办法。
在大利益面前,陆真这根老油条一定能发挥他三寸不烂之舌的作用。
只要有刺史印印在开发梅岭契约上,张朔那边就不用担心了。
以后要时常泡在书房了,地方官员具体管辖什么一定要在前往长安之前弄清楚。
想通了,心情自然就好起来了。
哼着小曲离开书房前往后厨。
心情好了,肚子就饿了,胃口也就不一样,就算给他吃最难吃的胡饼,他也能咽得下。
“怎么又是油条?”
上午油条,中午油条,晚上还是油条,三餐油条,还要不要生活了。
“还是自己动手吧。”看着忙碌和面与炸油条的厨子,曾斌选择自己做一碗老友粉。
打开泡酸笋盖子,曾斌陶醉得闻了许久才取出一小块,直接忽视捂鼻子的厨子们。
小公爷喜好这口味,刘方带来的北方厨子们感到无比惊恐,刘方则见怪不怪,在一旁打下手,不管油条了。
豆豉曾斌不会做,只用了清酱和精盐泡黑豆然后晒干就算完成了,口味算不上好,也差不到哪去。
葱姜蒜爆香捞起残渣,再放入辣椒、酸笋爆香,加入豆豉翻炒,加入一大碗水熬制汤水。
“面条。”
曾斌伸手许久未见递来面条,茫然转头,与刘方眼对眼干瞪着。
“面条啊。”曾斌抖了抖手掌。
“面条?小公爷说的是面片吧,小的这就和面,小公爷稍等。”
啪!
曾斌抖着的手直接印在额头上。
武国人还是原袭唐人的习惯和思维,五代十国的时候已经有面条了。
怪不得刘方不知面条为何物。
现在的面条叫汤饼,也叫面片汤,北方人的最爱,可他就是吃不惯面片,上一次吃面片汤,面片卡在喉咙里差点把他给噎死。
“面片能拉长多长拉多长,压面片的时候尽量薄一些,每片面片分成六等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