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37章 同文六

    白衣青年名叫书同文,与李桑那同门的四师弟同名,也是由此,李桑在接触他之后,才会愈发的注意起他。也可能是移情作用,带着这么个‘师弟滤镜’加成,让李桑觉得对方相当谈得来。

    九思者醒来后,李桑特意带着小木人去青年面前晃了一圈,请九思者看看是否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九思者看也看了,灯也点了,是感觉有些不对劲,但又说不上来具体的,抓耳挠腮了好一阵,最终仍是无解。

    李桑偷偷地朝着青年方向一瞥,给九思者眼神:“前世今生?”

    九思者:“”

    九思者:“没有那东西!”

    在和书同文稍微亲近起来后,李桑也旁敲侧击过,夸赞了一番起名的艺术,两人商业互吹个来回,又试探着问这样的名字不大常见。青年有些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只道:“李兄是看出来了吧,我原先不叫这个。”

    青年说:“我原先的名字不大好听,就不说出来烦了李兄的耳。只是四下游历后,见识许多,也听到不少李先生的事迹传闻,深感拜服。”

    他说的李先生指的便是李桑的大师姐李莱儿,李桑出生时李莱儿魂归已久,他从怜天独那零零碎碎听过一些这个便宜的天降大师姐的的事,又在人间游历时听过许多传闻和史册记载。占了这个便宜,竟与书同文关系拉进许多。只是颇多传奇,别说了解,就算说一声神交已久都嫌自作多情,多说多错,李桑也只敢浅浅的点到为止。

    “听说李先生四处求学时见无数学子苦于求学而因蒙昧入门无法,曾立下宏愿,愿使天下文字有一同,可破门断槛,人人可见,人人可识,得天下学术大同。李先生为此宏愿费尽心血,花了数年时间集无数学者之思,收集了天下文字语言,编撰了文字巨著,起名《书同文》,又将它在游历的时间中流传下去。”

    书同文感叹了一声:“李先生过身不到百年,天下文流便已呈汇聚之势,隐现包容开放面向大众之态,若后世真有文化大同,李先生当居一功。”

    “我舍弃了自己的旧名,既往既弃,前程不就与同。我寻思着应当有个好意图昭示前路,我为李先生所拜服,取这个名字,感觉与有荣焉,”他不好意思地低下头,笑得有些腼腆,“那时心高气盛,确实是狂悖了些,心思明目张胆的,叫李兄看出来了。”

    李桑:

    李桑其实没看出来,只是试探了一下,就险些露出马脚。毕竟李桑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差了两百多年,没经历过这段时间,而后世李莱儿有诸多传奇人人可闻,却并没有流传下一本名为《书同文》的著作,否则他见到他家的小师弟时早就疑惑过了,不至于把历史遗留问题留到现在。

    可能是时间太长,不知这样的著作是否在历史洪流中断层散失了,虽有些遗憾,但李莱儿夹杂在其中想要传达下来的东西,已经传到了。

    李桑想想,也同是感叹良多。

    李桑突然想起九思者就是从那个时代经历过来的人,应该懂得更多,便传音给肩上的小木人道:“师叔,他说的那本书,你有印象吗?”

    小木人道:“有啊?你不知道?”

    李桑:“?”

    李桑:“请请教师叔?”

    小木人“噢?”了一声,还颇奇怪似的:“——不是《词典新编之幼儿识字版》,你没有?”

    李桑:

    李桑:。

    荚中院位于玉白城城西,接近城郊,背靠西山。李莱儿过身后,他的学生继承先生遗志,做主将荚中院开放,广招天下志同道合者入院中授课传学,口口相授,书墨相传,以期来日能达成先生所愿,见得天下学术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