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章放弃挚爱,屈服于换亲的命运

    1981年的农历十月初,处在华北平原上的前河省名臣县大地上远望去一片青黄,稀稀拉拉的麦苗在土黄的大地上显得那么单薄。与这单薄麦苗形成对比的是,在某些人家的地头或大路边或坑边矗立的那些三三两两杨树和桐树,叶子虽不再丰满,但是躯干挺拔,威武得像战场上的将军。还有那腰肢扭曲不甚高大,但还叶子碧绿随风起舞的垂柳,也是一道不错的风景。

    在距离名臣县县城二十多公里的王寨乡朱营村村南广袤的田野麦地中,生产路横竖交叉着,这些路把这些田地分成了或大或小的地块,而这些路中比较宽阔平整的必定是连接田地两边村庄的大路。

    这一天是农历十月初九,天有点阴沉,都上午11点钟了,天空还是灰蒙蒙的,虽然没有下雨雪,但阴冷阴冷的。这时,在粉坊村通往朱营村的大路上,由远而近来了四辆马头挂着红布的马车——一看就知道是娶亲的队伍。第一辆大马车上坐着的是穿着新衣的婆家迎亲的男女客,按照当地的习俗,第二辆比较小的新马车上坐着的是新郎和新娘。而第三辆大马车上穿新衣服的男女,就是送新娘的娘家人,最后一辆马车上就是新娘家陪送的箱子衣柜和被子等嫁妆。

    只见第二辆车前面坐着一个穿戴一新的赶马车的小伙儿,车上铺着花方格棉布新褥子,褥子上坐着穿新衣服的新郎和新娘。我们来看一看新郎和新娘吧,新郎浓眉大眼,只是脸色黑瘦些,虽是坐在那里,也可以看出应该有一米七以上的身材。新娘是一个圆脸,细细的眉毛丹凤双眼,高高的鼻梁,红润的嘴唇。整体看来不美艳,但非常耐看。新娘和新郎并排坐在那里,头并不比新郎低,估计个子不会比新郎低多少。

    不过我们内穿着棉袄,外罩紫红棉布布衫的新娘并不高兴,只见她面色凝重,牙齿紧咬着嘴唇,丹凤眼的眼角似乎还有泪痕。马蹄得得,四辆马车有节奏地向前走着。我们新娘的思绪却飞到了一个月前的那一天下午。

    那天下午,在粉坊村村边的小树林里,本村的姑娘梁红梅在和城关乡杨玘屯村高中同学杨明柱谈话,或者说是约会,但气氛并不融洽浪漫。

    他们刚进了小树林,灰白的天空就下起了小雨,仿佛预示着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

    “明柱,我父母要我跟我哥换亲,我哥娶张湾村张家的姑娘,张家的儿子娶朱营村宋家的女儿,而我则要嫁给朱营村宋家的大儿子。明柱,我们怎么办呢?”梁红梅大声地喊道。

    足有1米8大个子的高大帅气的杨明柱急了:“什么?这也太荒唐了!现在是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你们家人怎么还能这样做?和他们吵和他们闹!”

    “事情已经定下来了,没用的。明柱,我们私奔吧!”梁红梅可怜巴巴地说。

    “私奔?我们能到哪里去呢?”杨明柱心中明显没有底气。

    “逃到大山里去,我们自己种地自己吃。”

    杨明柱沉默了。他家五个孩子,她四个姐姐,就他一个男孩儿,他父母视他为掌上明珠,他不敢想象如果他出走后他父母会怎么样。

    “如果、如果我离家出走了。我爸妈一定会气疯的,我、我……”杨明柱嗫嚅着说。

    一看杨明柱的态度,梁红梅哭了:“我就知道你舍不得你的父母……”梁红梅突然不哭了,用手了擤一下鼻涕:“但我并不怪你,其实我也舍不得我的娘,我八岁丧父,是我的娘含辛茹苦拉扯了我们四个孩子,我作为最大的女孩儿,没让我去挣工分儿,还供应了我上了高中,我太感谢她了,我娘真是太苦了,我不能再伤她的心了,再说是不上学的哥哥挣工分儿养活的我们这个家,才让我上的高中。现在我为哥哥做点牺牲,也是应该的。”

    “我们可以用其他方式抗争啊,你这么做会毁了你一生幸福的,你这么做不值得!”杨明柱叫喊道。

    “唉,”梁红梅长长叹了口气:“我也不想这样,但这就是我的命啊!我们就此作别吧。”

    “不,不应该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