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八章 喂药

    一般来说,手中的田地当然是越多越好,但同样的,田地越多,伴随而来的田税当然也要缴纳的越多。而且从官府手中分到的田,农民是不能进行交易买卖出去的,如果自己不种地,就只能让田空置着,田税还是照样要缴纳。

    如果授田的人年老或者意外死亡后,这田你们家就不许耕种了,官府会收回。另外,朝廷给你田地用以耕种,你不仅要上交一定的田税给朝廷,同时在朝廷需要的时候,比如出现战争,那你必须承担相应的徭役和兵役。如果你不想出人,除非你出钱免除这些杂役。

    以上说的都是露田,除了它以外,第一次授田的男子还能分到二十亩的桑田。这桑田的规矩是前三年只许种桑树、枣树、榆钱等朝廷规定的树种,之后可任其栽种自己喜欢的树木。而且这种桑田的归还制度采用父死子继法,不用还给朝廷。但是和露田一样,不能交易买卖。

    除去朝廷分的露田和桑田,接下来就是一种宅田,这个宅田因为是属于百姓私业,所以和露田、桑田不同,可以自由买卖。就像之前郑氏所说,因为她丈夫大病,所以卖了家中两亩宅田,换得银子买药吃。

    这宅田一则是新立户时按每三口人可分得一亩分到,二则可通过交易,从他人手上购买所得。因此,想知道一户人家有多少家私,只看他们家有多少亩宅田就可以了。

    任淑珍刚穿越到这个朝代,还曾感叹,古人干什么这么热衷于生男孩?后来,知道这里分田地的方法后,知道一个成年男子就相当于四十亩露田和二十亩桑田,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很明显了:田地是立身的根本,田地越多当然就越好。

    而要想分得的田地多起来,那就必须多生孩子,还得是男孩。

    当然,有的家庭实在生不出孩子,这样的情况也是存在的,那没孩子,就分不到田了?朝廷有规定,家里有养牛的农户们,凭一头牛可得到露田三十亩,最高可凭此获得一百二十亩地。所以,农户们家中会养牛,除了方便耕地,还可以平白多得三十亩地,谁不愿意?

    任淑珍这么关心田宅银钱的人,当然是第一时间视察整个郑家。发现郑家并没有蓄养牲畜。所以这种以养牛换田地的政策是享受不到了。根据朝廷规定的男子年满十八岁才被授予田地,郑书生年龄未到,也不能享有这项政策,所以,家中只有郑氏立户的二十亩露田和一亩宅田。

    这些田地对郑家目前两个女人、一个孩子再加上一个病人的阵容来说,耕种起来略显艰难。不算上耕种的困难,单单是田税,就是一大笔开销。而现在郑书生风寒未愈,看病还需要花一大笔钱,等他病愈去念书考秀才,考不上还要继续学习,家里只会更加艰难。

    目前凉州年景不错,不过这耕种全靠上天赏脸吃饭,要是遇到年成不好的光景,像是燕南地区的干旱,到了田税也交不上的地步,就只能卖儿卖女度日了。

    任淑珍想着这些田地收成的事,再联系自己经历过的燕南几个月的大旱,心中升起深深的无力感。她之前想的接亲人来凉州生活的想法是那么的不成熟。

    更让她绝望的是,昨天趁着给郑书生擦脸匆匆一看,以为郑书生只是风寒一类的小病,等到如今天亮了,任淑珍要给他喂药时,才发现郑书生一脸青色,躺在床上,出气多进气少,快去了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