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四十六章 月旦评 下

    “主公,人都到齐了。”宅中管事向许劭恭敬地说道。

    内堂内烟斜雾横,甚是朦胧,正是有人早早焚着椒兰。许劭几人都闭目养神,听到管事轻轻一句,都缓缓睁开了眼。

    许劭微笑道:“诸君能到,在下甚是欣悦,不知诸君可有什么题目?”

    月旦评历来是由许劭主持,他这番话只是在礼节上应承一番,因此众人都没有答话。

    许劭笑道:“今日品评之前,诸君可有兴致玩些游戏?”

    诸人养神颇久,也想舒展一下眉目,都期待地看着许劭。许劭笑道:“射覆之戏未免落了俗套,如今谶纬颇为流行,不如大家缆个谜,如何?”

    “这是个字谜。”同为主持者的许靖补充道。

    “愿闻其详!”众人兴致勃勃。

    这主宾间的谈话是传得出内堂外的,因此大厅里的众人也听得十分清楚,就等许劭出谜了。

    在这个谶纬流行的年代,依托隐语的展,猜谜这项活动也蓬勃展起来。不过王易是自认自己猜谜水平低下的,他在后世连元宵节的灯谜都猜不出,更不要说现在这些玄奥难懂的了。不要说曹操什么“一人一口酥”,“门”中添“活”为“阔”了。就说在蜀汉后来有一个十分著名的隐语:“众而大,期之会,具而授,若何复?”若无注释,王易打死也猜不出出谜者的意图所在。而这个隐语当时却在蜀汉广泛流行,很多人都明白,最后甚至还惹出了人命。

    许劭很快笑着说出了谜面:“一人堂堂,两曜重光。”

    这个谜底对王易来说却出乎意料地容易,因为王易感觉在哪里看到过。

    “一人”就是“大”;“两曜”为“日”和“月”,“重光”就是“日”和“月”相合,即为“明”字。这短语的谜底便是“大明”二字。

    见董昭仍在思索,而刘馥虽皱着眉头,好像已经猜出了结果,却又踌躇不能敢确定。而厅内众人也多垂头思索,不解其意。

    却听内堂里一人说道:“许公借这二字,是要点明当今世事?”

    许劭双目一亮,笑道:“公达仿佛已有了答案?”

    “‘一人’为‘大’,‘两曜’为‘日月’,日月重光,便是一个‘明’字。许公的谜底,正是‘大明’二字。”公达娓娓道来,阶下众人都是恍然大悟。

    王易只听得“公达”二字就如同五雷轰顶。他思忖该不会是荀攸成了许劭的座上宾了吧!

    许劭笑问道:“也只‘大明’二字而已,公达怎么单凭这二字就知了我心思?”

    公达答得畅通无阻:“《诗》有《大明》一篇,从周祖写起,直到武王伐纣于牧野。全诗气势浩荡,刚健勇进。如今我大汉数位将军扫荡黄巾军,气势宏伟。两者相较,实在是契合。许公之意,恐怕是要评点荡寇以来的几位豪杰。”

    阶下众人都为公达的这一番解释敬服的五体投地,也都满怀期待地想要知道许劭的答案。

    许劭与许靖对视一眼,又道:“文若,你这大侄果真聪慧无比啊。”

    王易又是一惊,随即释然。看来座上之宾果然就有荀彧和荀攸两人。这二荀乃是叔侄,可说来也奇,做叔叔的荀彧倒比荀攸小,因此才会有许劭这般。

    荀彧以微笑相应,也不作答。荀攸倒是连连说道:“许公抬爱了。”

    许劭嘴角微翘:“莫非我说错了?呵,既然公达已将我意猜透,不若也对这当今人物作个品评。”

    荀攸连忙道:“小子才疏辈浅,万万不敢妄加评定,一切还是由许公定夺。”

    许劭与许靖相觑而笑。许靖道:“既然如此,还是子将来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