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8、第 8 章

    7

    李慧说:要跳级。于是她跳了两年。

    李慧说:要学画画。于是她上了少年宫的美术班。

    李慧说:要学舞蹈。于是少年宫的舞蹈队里有了她一个专用更衣箱。

    李慧说:要转学。

    李爱国说:滚!惯得你没边了!学是你说转就转的?

    唔……晚上李慧对着墙角画圈圈。

    有些人很奇怪,当他是陌生人的时候,你可能每天都遇到他而不自知。当他变成你关注的人,却总能在不同的地方碰到。其实只是你开始在意他,所以才能从人群里看到他。

    时间进入了八十年代的最后一年,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街上不知不觉开始出现各种商店,大家的衣服五颜六色花哨起来,女人烫个头画个妆之类的,也不会再被认为“不正经”。

    暑假去爷爷奶奶家玩的时候,李慧听说王宏斌考上了市一高,要到市里念书了。

    其实那时候大院里的人来说,考高中不算什么正经事,因为他们那片儿住的都是军工厂职工,而军工厂,是可以接班的。军工厂待遇好,是铁饭碗中的金饭碗。最开始成立的时候工人都是兵团战士,后来也安置点随军家属或者退伍兵之类的,外人想进那得有相当靠谱的门路。所以一般人家对着个前途还是很满意的。孩子中学毕业上个技校职高的,直接接班是正经。但王宏斌的爷爷不同意。他爷爷是很有远见的人,以前曾在兵工厂干过一段厂长,后来又调回军区。老爷子从小就给王宏斌灌输要上大学的思想,只有有了文化,才能给社会主义添有用的砖,加结实的瓦。所以王宏斌初中毕业后,没像那些伙伴们一样选择上技校,而是报了市一高。

    江辽市作为内陆城市,不算大可也不小,但有时就是这么奇妙,这才开学一个月不到,李慧就遇到王宏斌好几次了。第一次是在图书馆,钟晓兰在那儿工作,李慧经常过去看书——图书馆很安静,李慧抬头活动脖子的时候看见了窗外那个身影。他单脚支地坐在自行车上,似乎在等人。李慧还在想着要不要出去和他说句话,就见一个男生连跑带颠的过去,跨坐到自行车后座上,王宏斌蹬上自行车带着他走了。

    他学会骑车了啊,李慧后知后觉的想。怎么可能不会呢?他学车都是两年前的事儿了。

    后来又在市里遇到一次,也是远远的,王宏斌是和同学在一起。估计那几个同学和王宏斌一样是住校的,放了学就撒欢的疯了起来。

    市一高隔壁就是实验小学,实验小学离李慧家不近,但李慧还是想去。想想啊,王宏斌要在市一高三年呢!自己如果在实验小,每天中午都能去看他啦。

    不让转……李慧气哼哼的想。怎么办呢?

    过了几天,李慧又跟李爱国和钟晓兰说要转学的话。

    “陈舒乔就在实验小,她说她们学校可好了。我要是转过去,还能和她一个班——那就有人和我玩儿了。”李慧厚颜无耻的扮天真,仰着小脸看李爱国两口子。

    李慧在少年宫认识一个很精彩的朋友,叫陈舒乔。她是舞蹈班的,只比李慧大一岁,却因为上学早,所以和李慧同年级,也是小学四年级。陈舒乔扎扎实实学了六年舞蹈了,在整个少年宫就属她晃眼,长得漂亮,舞跳得好,学习还好。要说起来,没上少年宫之前,李慧从不知道自己所在的小小江辽市居然有这么多小天才。那年代还没有多少家长注重培养孩子的特长,能把孩子送到少年宫的,要不就是孩子又特别拔尖的天赋老师推荐的,要不就是自己来学的。自己来学的那些那孩子,家长的见识、都素质很不一般的,这样家庭走出来的,不用说都很出彩。难道自己一个活了两辈子的人,还能让一群毛孩子比下去?那可真是叔能忍婶都不能忍了。不知不觉的,倒认真起来,学得也更上心了。有这么一个东西,和你努力与否无关,和你是不是长大成人无关,据说这东西叫做艺术。有些人努力一辈子也未必能在它身上有所成就,有些人却往往能年少成名!

    围棋界有句话叫“二十岁不成国手,终身无望。”其实这句话适用于整个艺术界。岁月的历练是能让艺术沉淀的更深沉更有韵味,但初生之犊的灵性和热情,同样也能让艺术耀眼生花。

    上辈子李慧就不是多么有天赋的人,当年学画画开始是为了可以名正言顺不回家,后来也是因为除了画画,她再找不出其它特长了,为了升学,还是要坚持了下来。画得久了,倒慢慢喜欢起来,每次对着山水静物一点点构图描色,都能让李慧忘了生活中的不尽如意。所以,这回李慧在想自己要干点什么的时候,首先就选了画画。毕竟有上辈子的底子,李慧学起来还算游刃有余。时间空出来了,溜达到舞蹈课的练习厅,里面正有个女孩在红毯上旋转,腿轻轻抬起,柔韧的像新柳一样,不禁羡慕起来,于是又学了舞蹈。那个女孩,就是陈舒乔。

    李爱国他们也知道李慧在学校不合群,为此,他们和顾老师也交流过几次,但一直也没什么好办法。

    其实李慧自己当然是无所谓的,如果非得让她和一帮小孩儿跑赛捉迷藏的,那才真是要了亲命了。但现在要转学,这个就被拿出来说事儿了。

    “要不……?”钟晓兰迟疑地看着李爱国。钟晓兰弟弟钟晓瑞去年调到了教育局,其实就算没有这层关系,李爱国现在在市政府干的正好,想找人办个转学还是轻而易举的。

    “不行!”李爱国抽了口烟,“这都四年级了,还有两年小学就毕业了,转什么学?没朋友就自己交去,你既然能和陈舒乔成好朋友,和别的孩子也没什么不行的。”

    说完,也不理李慧哀怨的小眼神,就打发李慧回屋睡觉去。

    李慧憋着嘴一步三回头,趁李爱国不注意赶紧给钟晓兰做口型,无声地哀求。

    钟晓兰最见不得李慧这可怜的小样,赶紧点点头,使了个眼色,意思会帮她说话的。

    等晚上两口子关了灯,钟晓兰又和李爱国提了李慧转学的事,李慧在学校一个玩伴都没有,也着实可怜。

    李爱国叹了口气:“我知道。谁让她非要跳两级的?和同学距离拉得太开,人家排斥也很正常。这是她自己造成的,就要她自己解决,转学未必是好事儿,新的环境新的同学……在这里不管怎么说还有老师照顾着,新学校……再说,哪能她说咋地就咋地?咱们家不兴这么惯孩子。”

    开头钟晓兰还符合这点点头,听到最后一句不由看了李爱国一眼。李爱国这人平时看着大大咧咧的,对她也好的没话说,但真到了原则性问题,钟晓兰是一点儿也插不上话的。也就是说,他本质里是很大男子主义的。话既然说到这个份上,李慧关于转不转学的问题就已经是板上钉钉了。从心里来说,她也认为李爱国说的有一定道理,但一想到李慧的可怜巴巴那小样……

    哎~钟晓兰叹口气,希望到中学能好吧,也不算长吧,还有两年……

    时间已经进了十月,秋老虎还抖着余威。早晨晚上已经要穿外套,中午却能热得人只能穿衬衫。小学的周三下午没有课,李慧吃过午饭就坐上了去市一高的公交车。时间还没进入九零年代,马路上车没有那么多,治安也不混乱,家家的孩子都是脖子上一串钥匙,放学后自己回家,像这种周三下午没有课的时候,那就是自由活动时间。哪里像后来,孩子动一步都要家长跟着,更别说给孩子配钥匙了——估计那么干了,别说家里财物不保,恐怕会连孩子一起丢了。

    市一高虽然是重点高中,但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太小太无害的原因,门卫也不管事,李慧每次来都顺顺利利的进去了,连个过问一声的人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