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75、第 75 章

    皇四子司徒宣过了周岁没多久,就是端午的时候,太后多吃了半个粽子,结果有些不克化,闹了半晚上没睡着,又受了凉,然后就病了。

    太后其实也就是四十多岁,并不算老,按理说这个年纪应该会比较健康,但是这也仅仅是按理说而已,太后是吃过不少苦的人,还很小的时候,那时候天下战乱不休,即便是tai祖他老人家的地盘,也被攻破过几次,她父亲又是tai祖的亲卫统领,所以有的时候,一家子不得不跟着大军颠沛流离,困窘的时候,便是tai祖他们都不得不节衣缩食,所以,tai祖tai宗都不算长寿,如今勋贵里头,硕果仅存的那些如今也就是硬撑着,其实身体早就大不如从前了!

    太后在生下司徒旻之后,又一次与先帝一同出行,还遇到过刺杀,太后给先帝挡过一刀,为此还落下了病根,之后,太后一直没有再生育,也有这方面的缘故,她身体亏了元气,再让她生育就真的是要命了!

    如今太后有恙,整个宫中都紧张了起来,舒云作为儿媳妇,就算是不住在慈宁宫侍疾,也是要时不时过去伺候汤药的,而宫里的其他妃嫔,但凡是有资格去慈宁宫的,一个个也是天天在刷存在感,毕竟,太后在圣上那里地位很高,只要太后那里给自己多说几句好话,那么未来升职加薪不是梦啊,再不济,司徒旻每天下朝之后都会过来,在这里多见几次圣颜也是好的。尤其,别人去了,你不去,这就是不孝,所以,哪怕在外头站着,也比不去来得好!

    太后一场病折腾了大半个月,总算是恢复了,但是呢,御医也直说了,太后这个年纪,需要精心保养,不管是饮食,还是休息都要有度,最好不要大喜大悲,要保持心情平和云云,总之一句话,太后如今身体是真不好,所以,大家还是小心伺候着吧!

    太后心情很是糟糕,想吃的不能吃,想喝的不能喝,连笑都不能大笑了,当着司徒旻的面就抱怨道:“像是这样活着还有个什么劲,不就是比死人多口气嘛!”

    司徒旻只能狠瞪御医,御医也是无可奈何,事实就是这个样子,太后如今这身体,就像是被打破了的瓷器然后被用胶粘起来了,如今看起来是好好的,实际上呢,动作稍微大一点,裂缝就会大一些,里头的元气就得哗啦啦流出去了。所以,想要长寿,不好生保养,那怎么能成呢?

    这种事情,健康的人很难感同身受,舒云也不知道该如何劝说太后,口头上的劝慰都太过苍白了一些。尤其,这种体质虚弱的问题,就算是放到后世也很难解决,最多就是使用一些高密度的影响物质,而太后现在的情况,就算是大补元气的人参什么的也不能多吃,因为虚不受补,也只能平常的时候,弄一些年份比较低的参须做成参汤服用一些。所以,在面临生死大事的时候,即便是贵为天子,也是无可奈何的。太后这辈子经历的事情也很多,也不是什么非常苛刻的人,抱怨一番之后,也知道这事不能怪御医,只得恹恹地摆摆手,让他们退下了。

    太后这般情况,显然给司徒旻带来了不少刺激,舒云发现这家伙如今愈发宝贝自己了,年纪轻轻,就开始重视养生了!另外就是,在享受方面,也开始有些放纵开来,毕竟,年轻的时候不好好享受,年纪大了,岂不是想要享受,也不行了?

    对于这样一个不需要太求上进,只想着安享太平的皇帝丈夫,舒云自然也没什么恨铁不成钢的意思,说白了,舒云对他感情有限,甚至,本来就对他不抱多少期望,所以,他是什么样子,舒云其实都比较无所谓,甚至,舒云情愿他是一个昏君呢!

    要是司徒旻是个昏君,那么,舒云做事也没那么多顾忌了,偏偏呢,司徒旻虽说很多时候显得平庸了一些,但是其实算不得什么昏聩,他这个样子其实正好,天下刚刚平定没多久,正是需要修生养息的时候,太折腾的皇帝反而不好。

    舒云做过三次皇后,就属这一次最累,朱元璋的后宫人虽然很多,但是朱元璋这个人,对于那些妃嫔压根就没什么感情可言,他对下面的臣子苛刻,对于后宫也没好到哪里去,什么都一股脑儿交给了舒云这个皇后,因此,虽说人很多,但是按照宫规,管理起来并没有什么难度。而胤禛呢,他后宫就一直没怎么添人,等到大格格和弘昐一个出嫁,一个开府之后,宫里头就更清静了。

    结果到了司徒旻这里,司徒旻在女色上头是从来不委屈自己的,表面上看挺讲规矩的,实际上对他宠爱的人很是宽纵,太后又是个宽和的性子,这也导致了下面那些有子有宠的妃嫔其实并不算安分,总是想要做点什么事情,挑战一下宫里的规矩,证明自己的特殊性。偏偏呢,在司徒旻看来,这就跟美人情//趣一般,因此,从来不当回事,所以这也导致了舒云这个皇后根本没法按照规矩做事了,她也不想枉做这个恶人,因此,只要不犯了大的忌讳,舒云一般都不会按照宫规处罚什么的。但是,不守规矩的人多了,这也平白给舒云增加了不少工作量。

    摊上这么个皇帝,皇后也实在是难当,干脆在非原则性的问题是睁只眼闭只眼就好了!虽说这样肯定会造成一定的隐患,但是,名义上皇后是六宫之主,实际上呢,这个皇宫真正的主人是皇帝,司徒旻他不愿意遵守宫里的规矩,那么,舒云也没法去深究了,至于之后会有什么后果,也是司徒旻这个皇帝倒霉的可能性比较大一点!

    对舒云这个皇后,后宫那些妃嫔还是比较服气的,处事公正,现在还有了两个儿子,腰杆子也硬,也就是贤妃一直不怎么服气,但是自从缮国公家的孙女入宫之后,很快被封了婉嫔之后,她就有些不淡定了。

    婉嫔性子温婉,人也美貌可人,进宫之后,也算是与人为善,人缘很好,司徒旻很是宠爱了婉嫔一阵时间。跟婉嫔比起来,贤妃如今除了位份高,有了个儿子之外,其他方面比起婉嫔来说,可是差了不少,婉嫔如今圣眷浓厚,她身体也很健康,只要不出什么意外,生孩子什么的,完全不成问题。

    婉嫔的进宫就代表着勋贵们有了新的投资对象,这自然让贤妃感受到了威胁,只是,她对此也是无能为力。很多时候,宫里的女人能做的事情很少,那等紧要的决定,还是需要宫外的男人来做。也就是婉嫔现在还没孩子,许多勋贵还在观望,要不然的话,贤妃现在日子只会更难过一些。

    舒云对于勋贵没什么偏见,对他们想要投资下一代的皇帝也可以理解,毕竟,如今没什么仗可打了,勋贵们处境也很尴尬,之前的时候,他们还能够在朝中占据半壁江山,但是现在呢,像是兵部这样原本勋贵们的自留地都已经被文臣占了,而且真正能够掌握实权的也就是那么几个。

    像是贾代善,还是荣国府的世子,皇帝的伴读呢,如今也只能在京郊大营混资历,像是贾代化,就更倒霉了,连在大营混资历的资格都没有,就是混了个龙禁尉,如今每天眼巴巴地等着打仗。

    问题是,就算真的有仗打,也不可能全部都派出去,能够混出头的,还是就那么几个人,所以呢,既然正途没法混,那么,也只能走偏门了!很显然,投资未来的皇帝,是一件高风险,高回报的事情,拼一拼,总比看不见希望强。

    像是贾家那边,还算是看得见希望,所以,他们其实压根不想掺和这些破事。

    只是,许多时候,不是他们不想掺和就可以不掺和的,这不,司徒宪刚刚结束了启蒙,可以正经地听那些大臣讲学了,如今也该选几个伴读了。谢家那边年轻一辈的一个都不在京城,摆明了他们不乐意掺和皇家的事情,司徒旻虽说觉得谢家实在是太绝情了一些,但是心里也很放心,就算是自己的老丈人,也是做自己的忠臣才最好,自己还年轻呢,就已经在等着给未来皇帝做外公了,那才叫气人呢!因此,其实司徒宪很信得过谢家,这也是为什么舒云这个皇后地位非常稳固的缘故,娘家的那些男人都很能干,而且还懂得进退,不用担心外戚擅权。

    既然承恩公一家没人想要占据这个伴读的名额,那么,这几个名额自然是司徒旻随意选择了。

    司徒旻很快就将几个伴读给敲定了下来。作为皇后嫡出,司徒宪可以有四个伴读,头一个,司徒旻就选择了这一代东平郡王与安平长公主的嫡幼子穆思文,东平郡王跟安平长公主总共二子一女,这个儿子是最小的一个,比司徒宪大不到一岁。安平长公主虽说不是太后所出,不过呢,她生母还算是比较安分,跟太后关系也不错,毕竟,她就安平一个女儿,本来也没什么想要跟太后相争的。穆思文又算是勋贵,又算是宗室,也算是司徒旻对东平郡王府上施恩了。

    第二个,司徒旻就直接挑了贾代善的嫡长子贾赦,贾代善一直以来,跟司徒旻关系比较亲密,人也聪明,知道进退,司徒旻自然乐意加恩贾代善。

    贾代善成婚好几年,才算是有了贾赦这个嫡长子,贾源夫妻两个对这个金孙宝贝得不得了,才生下来,就被贾源的夫人徐氏抱到了自个院子里头带着,只将儿媳妇气得暗中诅咒不已。

    贾源当年常年在外征战,每次回家都是来去匆匆,哪有时间跟家里妻妾亲近,徐氏是个比较强硬的性子,她跟着贾源苦了半辈子,可不是为了给别人做嫁衣的,因此在她生下贾代善之前,根本没有容许其他妾室有孕,等到贾源有了贾代善的时候,都已经是人到中年了!之后呢,徐氏也按照自己的承诺,终于肯让侍妾怀孕了。只是呢,生归生,等到几个庶子女陆陆续续成婚之后,徐氏就直接将几个庶子都分了出去。

    贾源对此不以为意,他当年在外头打仗,徐氏吃了不少苦头,而且呢,她也没苛待过他那些小妾还有庶子女,所以,分家就分了呗,横竖那些庶子本来也不算出息。

    等到了贾代善成婚的时候,似乎贾家这个晚育的传统也传下来了,史家那边那叫一个子嗣繁茂,结果嫁过来之后,好几年史氏都没有什么动静。徐氏倒是没想着要什么庶出的孙子,但是史氏自个承受不住压力,主动给贾代善纳妾,但是呢,让徐氏瞧不起的是,这个儿媳妇太虚伪,你要么就像是之前她这个婆婆一样,坚决不许妾室生,要么呢,就干脆大方一点。结果呢,史氏这边,生女儿可以,生儿子不行!

    之前贾代善有个小妾有孕,生下来是个儿子,但是很快就夭折了,虽说这年头婴儿夭折很常见,但是史氏那点手段,哪里瞒得过徐氏,要不是徐氏想着家和万事兴,不愿意因此生事,早就借着机会教训史氏一番了。

    等到史氏生了贾赦之后,徐氏就担心这个外表慈善,内里算计颇多的儿媳妇将自个孙子教坏了,因此就将人接到了自个院子里头,哪知道,又让史氏对自个这个婆婆愈发不满了。

    过了几年时间,史氏终于又生了一个儿子,也就是贾政,史氏担心这个孩子也被抱走,很是在贾代善那里哭诉了一番,最终顺利地将这个孩子留在了自己身边,然后呢,徐氏就发现,史氏对两个孩子态度非常不一样,对贾赦呢,也就是面子上的情分,而对贾政,却是极为溺爱。这就让徐氏很不满了,你这是几个意思,这不是不满自个的长子,这是不满我们两个老不死吧!

    因此,在知道司徒旻选了贾赦做三皇子伴读的时候,徐氏非常高兴,她年纪不小了,这些年陆陆续续听到了不少熟人的丧信,只怕过不了几年,也该轮到自己了!儿媳妇偏心,自家那个儿子嘛,跟这个年代的男人差不多的性子,压根不管内宅的事情,到时候,自个的乖孙岂不是要被史氏那个蠢妇欺负拿捏?要是乖孙做了三皇子伴读就不一样了,三皇子是皇后嫡出,过两年再大一点就会按照传统册封太子,未来就是皇帝。不指望这位对贾赦这个伴读如当今对贾代善一般,只要稍微照顾一二,贾赦的未来就没什么问题了。

    而史氏呢,明显有些不甘心,毕竟,凭什么东平郡王府那里,做伴读的是幼子,轮到自家这里,就是那个不讨喜的贾赦呢?贾赦将来能继承爵位,继承荣国府的人脉,为什么不能将这个与未来皇帝交好的机会让给自个弟弟呢?

    史氏可不管贾政如今就是个连字都不认识几个的孩子,满心只觉得各种不平。

    史氏这边才跟贾代善提了一嘴,结果就被贾代善训斥了一番,不说别的,就算两个孩子一般大小,雷霆雨露,俱是君恩!既然圣上已经指定了人选,你自家还想要换人,你以为你是什么人啊,这种事别说是说出去,就算是想想,那也是不识抬举好不好。

    对史氏这个妻子,贾代善原本还是比较宽容的,结果如今听到史氏这些抱怨之后,就觉得心里头发紧了!贾代善能够得到司徒旻的信任,就是因为他不光是聪明有能力,还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就算是平时开一点玩笑,也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绝对不敢越界。结果呢,他如今忽然发现,自己这个妻子别的都好,但是对于许多事情,就是欠缺了一点敬畏之心!

    这一点真的很糟糕,贾代善给司徒旻做了七八年的伴读,最明白的一点就是,伴君如伴虎,你别听皇帝说什么,你就当朕是普通朋友,嘿,谁信这话,谁就是傻瓜!司徒旻当年伴读也有四个呢,如今,真正能在朝堂上出头的不也就是他贾代善一个吗?其他几个人,最好的也不过就是占了一个闲职而已。

    贾代善训斥了史氏一番,就跑去给贾赦传授做伴读的经验去了,而史氏呢,却是一肚子委屈,看着现在还比较懵懂的贾政,更为这个小儿子委屈了!就晚出生了那么几年,结果啥好事都轮不到,这也太不公平了!

    司徒旻给司徒宪选的另外两个伴读就中规中矩了,一个呢,是宗正礼亲王家的孙子,如今这位宗正还是tai祖皇帝的堂弟,当年tai祖皇帝起兵之后,他就带着一些族人赶过来投奔,后来也曾领兵打过仗,虽说才能不算特别出众,但是在宗室里头,算得上是比较出挑的了。等到开国封爵的时候,tai祖皇帝又没有亲兄弟,这位算是血脉最近的一个了,因此直接就被封了礼亲王,还是世袭不替的那种,他原本就是司徒家族长这一脉,因此,干脆就让他做了宗正以奉宗庙。

    礼亲王呢,在宗室之中算是德高望重,最关键的就是,他一向只站在皇帝的立场,要不然,宗正的位置也轮不到他这一脉一直占着。

    司徒旻如今是真心想要让司徒宪做自己的继承人,所以,不光是要拉拢勋贵,也得有个宗室里头的老人给司徒宪撑腰,司徒家作为皇族也没多少年,宗室里头如今最多的就是先帝和司徒旻的兄弟,问题是,司徒旻压根不想给自个那些叔叔和兄弟多少存在感好不好,他们有个王爵,老老实实混日子就是了,其他的事情,最好就别管了。

    司徒旻将名额给了礼亲王,礼亲王自然是闻弦歌而知雅意,既然是个嫡皇子做伴读,那么,自家庶出的孩子是不行的,那就只能选嫡出的了。礼亲王这一脉也算是枝繁叶茂,跟司徒宪年纪差不多的还是有好几个的,最终,他直接选了自个嫡长子家的嫡次子司徒茂,比司徒宪大一岁多。其实论起年龄,是二房的嫡长子要合适一些,但问题是,二房这位嫡长子其实是继室所出,并非元配,元配当年因为难产的缘故,只生下了一个女儿就没了,然后就娶了继室。虽说这位继室人还不错,对上面的嫡长女也是视若己出,但是问题出在她是继室了,又是二房的继室,这就决定了她生的哪怕是二房的嫡长子,在身份上头也是比不上大房的嫡次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