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二致命陷阱(1)

    按照沈玉翎的吩咐,老关在县城的大街小巷转悠了下,看到往外出租或转手的铺面倒有十几家。

老关领着沈玉翎实地看过后,两人终于挑中了一个位置不错、店主却急于转让的杂货店,再由老关出面,同店主搞好价,将店铺全部盘了下来。不过,招牌变了,沈玉翎起了个名字叫“福安杂货店”,意即幸福、平安。

三月初六这天,在一阵鞭炮声中,福安杂货店开张了。沈玉翎是老板,“舅舅”老关是经理,而何兵和赵龙则是招来的“伙计”。有了这个杂货店作掩护,沈玉翎他们出外办事也就方便多了。除了掩护身份,沈玉翎也想借杂货店,赚些钱,作为地下抗日经费。

大街上,日本的便衣特务、汉奸很多,也跟踪过沈玉翎几次,不过,没有发现一点儿异常,对她也就放松了。

借着赶车下乡收购山货的机会,老关带着沈玉翎出城,在几个村子,悄悄约见了几个革命坚决、绝对可靠的党员。尽管中GONG漳河县委刚刚遭受到敌人的血洗,但是,隐蔽下来的人还是斗志坚决,对日本鬼子没有一个畏惧和想退缩的,这让沈玉翎看到了地下革命的希望。她想,这些人就是党的种子,只要种子在,革命事业就会在漳河县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就会赶走日本鬼子,最终让穷苦的老百姓真正成为漳河县的主人。

在下乡走访中,沈玉翎也了解到有几个为日本人做事的“铁杆汉奸”,在群众中是人见人恨。经过党小组商议后,由老关带路,小何出手,处决了这几个被群众痛恨的汉奸,并贴出布告,说是“漳河县地下锄奸队”所为。这一下,让乡下汉奸们的恶行收敛了不少。

时间一晃,杂货店经营一月有余了。老关是本地人,他熟人多,关系广,购货、运输、倒卖,很多事情都是他张罗着办的。一天,老关跑到乡下,又收购了一大批山货,存放到一个熟人院里,托人捎信,让沈玉翎派人来拉走,他还要去其他地方看看。

沈玉翎也不想一个人在家里闲着,想在生意上历练一下,就留下赵龙一个人看店,她和何兵雇了一辆马车,前去拉货。

货物装了一马车。两人赶车往县城返程时,已是下午。太阳暖暖地照着大地,让坐在车上的沈玉翎也感到有些惬意。她想,这一车货卖出去,至少能赚一百多块吧。

可就在距离县城不足十里地时,却突然听到前方传来几声枪响。

“这儿不会有土匪吧?”何兵赶紧勒住了马绳,停了下车。

“这一带,鬼子、伪军重兵把守,哪听说有什么土匪。咱们等等再说。”沈玉翎也不知道前面出了什么事,只能停下来,以观其变。

可在原地上等了近半个小时,也没见什么动静。沈玉翎心想,说不定是伪军们随便开的枪,就是想吓唬一下老百姓,实际上没什么事。于是说:“咱又不是吓大的,能有什么事,走吧,真要是土匪,那就把这车货给了他们。我们怕什么?”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野果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何兵笑道:“这车货值不少钱,沈掌柜你舍得?”出门在外,“两个伙计”都是喊沈玉翎为“沈掌柜”。

“这货要紧,还是咱性命要紧?”沈玉翎也跟着笑着说道,“孰轻孰重,在关键时候,咱们得分得清,没了命,有这货,还有什么用?”

何兵听着,就“呵呵呵”笑了起来。

正当马车满载货物行进中,突然听到前方不远处传来一个人的喊声:“老乡,不要走,求你们帮个忙,行个好……”

“有人叫我们……”沈玉翎说道。

何兵也听到了,他把马车慢慢地停了下来,眼睛有几分警惕地看着四周。

声音是从几座破房子那里传过来的。靠近大路旁,有几座破房子孤零零地伫立在那里。这是日军进攻漳河县城时,被日军大炮炸毁的,房DING大半轰塌,主人也逃往他处,因此,房屋也就成了摆设,也没旁人去理会。

何兵怕有危险,说:“沈掌柜,我先过去看看情况再说,你不要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