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80章

    第80章

    周老太太今日特意穿了一身新做的靛青色对襟大袄,头戴佛头青五福捧寿抹额,抹额上缀着青色的猫眼石,耳朵上也挂了一对猫眼石耳珰。

    发髻上插着一对老银寿字头簪,虽称不上是富贵至极,但也是十分体面的。

    可这体面与院子中站的那几个管事婆子们相比,似乎就有些落了下层。

    这几个管事婆子,个个打扮得干净利索,衣着颜色和样式都是捡了低调处打扮。

    但仅从衣裳的布料,和那作为画龙点睛的某一样首饰,就能看出这些婆子都是大户人家里出来的。

    更不用说那些丫鬟们,上身是素色的松江细棉布短袄,下配同色褶裙。

    外面都是褙子,分蓝青两色,光从站位上来看,就能穿蓝色褙子的丫鬟就比青色褙子丫鬟要高上一等。

    一个个葱白似的水灵,鲜活得就好像那池子里游的锦鲤。

    周倩忍不住地拉了下身上的衣裳,今日她也穿了身鸭蛋青色褙子,这是她最好的衣裳,一般都是用来见客才会穿的。

    她咬了咬下唇,心里不舒服至极,可看看身旁穿着水蓝色褙子的周娥,心里才总算是舒坦了些。

    周老太太的一声暴喝,让院子里所有人不禁都往此处看来。

    对比这群人的衣着鲜亮,再看看自己等人,明明是客人,却好像莫名的低了旁人一等,凭空就生出一种羞窘感。

    尤其这些人望过来的眼神就好像是看到什么令人吃惊的东西,充满了诧异、不解,甚至是责怪。

    周老太太老脸微红,嘴里却还是嚷嚷道:“外祖一家亲自登门,做晚辈的竟不出门迎接,反倒是坐在屋里头摆架子,端姿态。

    做给谁看呢?

    !老婆子我活了几十年,第一次见如此不孝顺的晚辈。”

    这帽子扣得就有些大了,要知道万事以孝为先。

    院子里顿时乱了起来,那引路小厮面红耳赤神态急切,连连在一旁解释着什么,周老太太却板着老脸,径自不听。

    这时,回廊下站着的一个管事婆子走了过来。

    她身穿靛青色短袄,下配墨绿色马面裙,外罩秋香色的褙子,油光水滑的圆髻上斜插一柄嵌了猫眼石的玉插梳。

    她生得圆脸细目,面容严肃,一走过来就对那小厮斥道:“怎么办事的?

    老太太和老太爷来了,竟不进去禀报,让人在外面等着。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咱家姑娘和伯爷是不懂规矩的人,坏了两位主子的名声,拿你小命来填都不过。”

    那小厮十来岁的年纪,瘦瘦的,像根小豆芽也似,被这一番训斥,当即红了眼睛:“薛妈妈饶了小的吧,小的见大姑娘正在里面说事,一时胆怯不敢进去禀报,万万没想到竟会让老太太误会了。

    老太太,小的也是第一次当差,您可千万饶了小的。”

    这薛妈妈也笑着解释道:“老太太老太爷千万莫怪,这府上也是刚搬进来,什么事都还乱着呢。

    您们看,今日大姑娘也才抽出空来处理内务,下面分工不明还没有章程,这小子又是刚买回来的,不懂规矩。

    生出这样的乱子,实属我忠毅伯府的失礼……”

    这一切仅发生在须臾之间,里面的秦明月听到外面的动静,当即迎了出来。

    她面容有些诧异,却是并未出口询问,只是忍不住就看了那薛妈妈一眼。

    薛妈妈还在说道:“也是老奴安排不周,听下面人来禀报老太太老太爷来了,见大姑娘正在里头和人说话,就没有打扰。

    想先将诸位迎进来,料想事时大姑娘话也说完了,却万万没想到竟生出这种漏子。

    千不该万不该,都是老奴的错,大姑娘是不知诸位来了,老太太若是不满,就使人打老奴两下,可千万别错怪了大姑娘。”

    所以说,这大户人家的下人,能做到管事一位的,没有一个是简单人。

    这一番话说得,即为秦明月开了脱,又点出周家人此时上门着实有些太急。

    人家刚搬进来,到处都是乱糟糟的,一切都还没收拾理顺,你们就急匆匆的跑来了。

    既然在这种时候来,被怠慢或者出了什么岔子,也属正常。

    谁叫你们如此不识趣,就不能等着人家收拾妥当了,到时候派人请上门?

    关键还让你没办法挑,总不能自打嘴巴说他们这几日夜不能寐,心心念念就想着到这忠毅伯府来,生怕亲外孙不待见自己,不派人请自己等人上门?

    叶氏也不想闹得太僵,免得等会儿不好提出搬过来住的事,忙在一旁笑着打着圆场:“娘,您看月儿也不是故意的,实在是咱们来得有些不凑巧,她也没有怠慢您老人家的意思。”

    秦明月忙在旁边插言:“外祖父、外祖母,两位舅舅舅母,实在是明月疏忽,竟造成了这种误会。

    还请千万莫怪,快里面坐吧,我这便去着人叫宝儿来。”

    话都说成这样了,周家人还能说什么。

    周老太太也不是个傻的,当然看明白大儿媳妇的眼色,虽是板着脸哼了一声,一副还未释怀的样子,到底态度软了下来。

    她一面往里走,一面作势四处张望了下,问:“宝儿那孩子呢?”

    秦明月道:“宝儿年纪也不小了,之前他一直跟着爹他老人家读书,之前出了事耽误下不少功课,所以这刚一安顿下来,就专门请了先生上门教他。

    今儿是第一天上课,这会儿恐怕还在先生那里呢。”

    说着,又对一旁的薛妈妈吩咐:“薛妈妈,去命人请了伯爷来。”

    “是。”

    方才站在堂中的下人已经尽数退了出去,偌大的堂室才呈现在众人眼前。

    只见正中那面墙上挂着一副中堂画,下面是张紫檀木的长案,长案正中摆着个牙雕的摆件,两边各置个青花宝月瓶。

    长案前放了张同是紫檀木的方桌,左右各一把太师椅,下首左右也是一排紫檀木的太师椅,用同样材质的花几隔着。

    又有多宝阁,上面摆着各类奇珍古玩,堂中一角处还放着尊三足仙翁献寿的青铜香炉,有半人那么高。

    这种种富贵气象,简直让周家人目不暇接。

    待周家几位长辈都坐下后,秦明月这才来到斜对面靠下的一张太师椅上坐下来。

    之前与下人训话,坐的是首位,此时换了位置,尊敬之意显而易见。

    见此,周清才满意地点了点头,只当之前出的那岔子是下人疏忽了,而不是面前此女有意为之。

    他也不认为秦明月有这个胆子,要知道她一个来历不明的女子能坐在富丽堂皇的伯府里,可全是仗着他女婿他女儿他外孙,他们周家人。

    所以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这话也不是说假的,这周清若是个清明的,也不会年过半百还只当这七品官,周家人也不会和胡夫人闹成那副样子。

    一行丫鬟鱼贯而入为几人上了茶,并摆上点心果子盘。

    这时,宝儿从外面走了进来。

    只见他面红齿白,俊秀非常,年纪虽小,但也看得出日后定然是个美男子。

    一身深蓝色绣宝瓶纹缎面棉袍,腰系同色嵌羊脂白玉锦带,脚蹬黑缎粉底小皂靴,俨然与以往的宝儿截然不同。

    这是薛妈妈安排的。

    薛妈妈说既然做伯爷就得有个伯爷的样子,万万不能像以往那样还做小孩子打扮。

    甚至是秦明月,也被规整得十分整齐,因为薛妈妈说既然做了伯府大姑娘,就得有个样子。

    虽现如今是在府里,没有出门,但指不定以后也会有出门交际的一日,所以不光是打扮,甚至种种仪礼都得提上日程。

    薛妈妈是祁煊送过来的人,也是想着秦明月和宝儿这一大一小,大抵都没有操持伯府的经验,所以特意派了个老人过来。

    一来是从旁边指点,二来也是帮着府里的下人。

    对此秦明月并未发表任何意见,祁煊的意思她懂,日后嫁给他,她总不能日日就跟他两人躲在府里。

    免不了会出门见人,既然要见人就不能让人挑错,也不能给他惹来笑话。

    秦明月对此举并不感冒,可人有时候就是这么虚伪的,你不能超然物外,就只能顺时随俗。

    也不是给别人学的,而是想让自己以后的日子过得舒心惬意。

    总不能每次出门都被人笑话仪礼不端,是个土包子,下贱人就是个不成样子,想必到时候谁都会不开心。

    所以这阵子秦明月和薛妈妈学得十分勤勉,对她的安排也都是非常尊重的。

    宝儿走进来后,先是恭恭敬敬给众人行礼,这才来到秦明月身边坐下。

    期间没有人说话,大抵是对眼前的宝儿有些陌生,因为他一言一行都合乎礼仪,让人挑不出什么错,但却透露出一种淡淡的疏冷。

    也就他看见秦明月时笑了一下,让周家人心里都有些不是滋味。

    这时就需要有人热场了,于是叶氏便跳了出来。

    眉眼弯弯,笑得十分和蔼可亲,嘴里说着讨喜话:“瞧瞧咱宝儿如今出落的,不愧是当伯爷的人了,气派都与以往不同。

    娘您老人家看,宝儿这孩子是不是越来越像咱大姑奶奶了。

    啧啧,这眉眼这鼻子,简直就是和咱大姑奶奶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周老太太睁着老眼去看宝儿,点头道:“还别说,真是。

    柔丫头也是生了这样的凤目长眉,她小的时候,个个见了她都说她一脸福相,以后定然是要当官夫人的。

    后来嫁了人,果然当了官夫人,只可惜……”

    说到这里,周老太太又开始哭了起来,一口一个我可怜的女儿,可怜的孙孙。

    周清皱着眉,有些不耐烦,“怎么又哭上了!”

    “我心疼我女儿,心疼我宝儿不成!宝儿这孩子还这么小,就没了爹娘,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啊……”

    叶氏在一旁劝道:“娘,您看看,今儿这么好的日子,你哭什么。

    圣上皇恩浩荡,让咱宝儿袭了爵,您还愁以后这孩子日子不好过?”

    周老太太抹着老泪:“再是有爵位在身,也代替不了亲生爹娘。

    咱宝儿这么小的年纪,就没了爹娘,一个人守在这冷冰冰的府里,该过得多清冷多凄凉啊。”

    “娘,您若是担心宝儿一个人孤单,您老就搬过来陪他就是。

    有您老护着,宝儿以后定能成材,不辱没了咱大姑爷的名声。

    再不行了,还有咱们这一家人,咱们都搬过来陪着您,陪着宝儿,一家人亲亲热热,和和美美的。”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