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0097 挠到痒处

    吃完午饭,尹奂决定去溜皮沟看看。尹奂这个决定让杨成刚很高兴,他就是从溜皮沟走出来的为数不多的干部。尹奂去溜皮沟,自己也刚好可以回老家看看。

    到溜皮沟路不太好走,几个人就把车扔在了山下开始步行。杨成刚一边走一边给尹奂介绍溜皮沟的情况。

    溜皮沟过去叫万人坑,好多住户慢慢从里面搬出来了,但是里边还住着几户,包括杨成刚的父亲。

    尹奂问杨成刚这几户为什么不搬走,杨成刚说他父亲非常倔强,其他几户没有搬出来的人也都和他父亲一个脾气,他们说祖祖辈辈都在这里,搬走就是忘本。

    这大帽子一压,家里人谁也不敢吭了。

    杨成刚说,家里人不愿意搬出来,平时也没有什么经济收入,仅靠卖一些土特产赚点钱。山路不好走,货物不好运,只能说够个零花而已。

    家里人也不敢生个大病,一生病就得四处借钱。那些搬出去的人,特别是搬到县城边上的,做个小生意,哪怕是种菜也能赚不少钱。

    杨成刚的母亲没少唠叨,如果当时搬出来就好了,现在搬就太难了,一是政府不让搬,二是好一点的地方也不愿意接收。

    杨成刚说恐怕全县最穷的地方就数溜皮沟了,这个村多少年来就没有来过县里的干部,除了自己。

    杨成刚兄弟6人,还有一个姐姐出嫁到山外了。5个哥哥也都在山里住着,个哥哥跑到南方打工了。基本上他自己的工资每月剩不了多少,几个哥哥有什么事,他作为弟弟也必须帮衬着。因为以前,几个哥哥把上学的机会给了他,全力供他一个人上学。

    尹奂看杨成刚虽然有些油滑,但是通过短短的接触对杨成刚又有了一些新的看法。

    溜皮沟实际上只是一片谷中洼地,四面环山,两头有细细的出口。尹奂从上面看去,就像一个胃。

    四面的山是石头山,山上稀稀疏疏地长着一些叫不出名字的树。尹奂一路走来发现的石头都是白色或灰色的。而这里的石头山与其他地方不同,呈褚红色。

    杨成刚告诉尹奂和孙虎,这石头也很特别,一到下雨天,石头的红色会更加鲜艳。

    在溜皮沟的两端,分别有两块石头,也是红色的,石头从底部开始一圈一圈地盘旋而上,就像一个面包师挤奶油挤出的效果,看起来就像一个海螺。

    如果把这个地方开发成旅游景点,应该也能吸引不少人前来观光,尹奂暗暗想道。

    溜皮沟里有几个人分散在各处正在烧香烧纸。孙虎说:“这里也不见有啥庙,他们到这儿烧啥纸啊?”

    杨成刚说这几年经常有人利用春节来烧香烧纸,这些人大多数是那些土匪的后代,因为当年那些土匪杀了不少八路军,感到罪孽深重,等到红色风暴一过,一些人就到这里烧香磕头。

    80年代中后期,前来烧香的人越来越多,好多是年轻人代替上一辈来还债的,这个时候国家对一些陈年旧事不再揪着不放,这也是一个原因。

    三人钻进溜皮沟发现很多烧纸的痕迹,还有一些馒头放在一些高一点的石头前面。80年代初,对于城里人来讲,细粮也是比较金贵的。而那时候就有人在这里供白面馒头,除了动物,从来没有人动过。和死人争食,这是要遭雷劈的。

    尹奂走到另一个出口,发现海螺状的大石头前供着一些糖果,上面竟然放着两瓶茅台酒,一瓶已经打开,地上还残留着丝丝酒香,另一瓶没有启封。从残留的酒香来看,到这里烧香的人离开时间不久。

    目光上移,红石头中间有一块非常平整的长方形,长方形上刻着几个大字:“杨天宗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