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89章 甘蔗制糖

    甘蔗,又叫果蔗,紫叶蔗等。

    一年生或多年生热带和亚热带草本植物,中国台湾、福建、广东等南方热带地区广泛种植,是全世界热带糖料生产国的主要经济作物。

    在苏溱记忆中,每年冬季家中都有几捆紫皮甘蔗立在墙角,想要吃时,自己拿着菜刀,将节上的梗剔开,清水洗干净后,就用牙齿撕下外头的紫皮嚼汁水。

    这甘甜清凉的味道,是区别童年各色劣质水果糖的美味。

    苏溱向林掌柜问起甘蔗,并不是突发奇想,在知道林掌柜是闽省人士后,她便想起了甘蔗,这个重要的制糖原料。

    中国制糖历史深远,最早期的甜味来源并不是“糖”,而是“蜜”和“饴”。

    公元前3世纪中国已用甘蔗制糖,在唐朝已有蔗糖出口,是最早用蔗制糖的国家之一。

    这是苏溱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但具体当时是怎么制糖的她并不清楚。

    口中寡淡时,她常常会想起前世浓油赤酱的美味,也会想到各种色彩丰富,样式可爱的甜品。

    在最缺少营养的时期,对糖分的依赖是刻在骨子里的。

    她曾经搜刮过原主的记忆,糖,白蔗糖,冰糖,甚至红糖都没有出现过她的记忆中。

    原主唯一能记得的甜味,就是逢年过节,爹兄长特地从集市上带来的饴糖。

    按理来说,温热带地区都有甘蔗,后世的浙江,四川,江西地区也能种活甘蔗,用甘蔗榨汁,沉淀提取出色泽浑浊的红糖应该不成问题。

    《天工开物》曾经记载过用黄泥浆提炼出白蔗糖的办法,即便这个时候的制糖技术没有宋朝时那么发达,也不该完全没有发现甘蔗制糖的基本方法才是。

    之前苏溱曾不经意问过傅媛平时有没有吃过糖,傅媛日常吃到的也是饴糖或是蜜,还是出身贵族的赵暮说起了红糖。

    红糖掺姜,对女子最为滋补,尤其是来月事时,是贵族女子闺阁中减轻腹痛的宝物,可谓是一两红糖一两金。

    苏溱便知道了,不是古代人没有制糖技术,而是就跟县城开成衣铺的苏绣娘子一样,在一个地区垄断了绣法,那制糖的手艺也可以成为不可外传的家学,长长久久掌握这门技术,源源不断生财。

    一两红糖一斤金,超市一袋白砂糖两元有两斤。

    见到了林掌柜,苏溱就想起了糖。

    白蔗糖,冰糖对苏溱有些难度,但熬红糖她还是可以做到的。

    林掌柜眼中闪过意外之色,苏溱一个乡野女子,竟然听说过甘蔗,外乡是很少有人知道的。

    他贯是会做人情,见苏溱主动提起甘蔗,从善如流道,“苏娘子,您如果需要甘蔗,若是时令时,我有商队到南省辖内,一定让他们带一车过来。”

    苏溱心中一喜,眉上挂了笑,“那多谢林掌柜了,一车甘蔗有些少了,苏溱想同林掌柜做笔买卖,到冬日甘蔗成熟时,请您专门贩一队甘蔗到仙岩,若是那时您要进豆油,我便将甘蔗折算在豆油中,若您到时候不用豆油,也请按照正常核算了成本后的价格,将甘蔗卖我。”

    甘蔗其实很好生长,只是专门运输到外省耗时耗力,卖不上好价,是以很少有商贩专程贩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