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四百七十一章 宿命之战

    除了骑兵以外,破虏军步兵也频繁出击,最大的一次反击作战是在白杆兵抵达了金州城后,方大山集中了两万兵力,主动向多尔衮发动了攻击。

    多尔衮登时喜出望外,他一直都希望能与辽南的破虏军主力进行决战,解除破虏军给大金国带来的威胁。

    而且隔着几百里的距离,从辽阳、沈阳等地运输物资补给到金州,对大金国而言,压力非常之大,还经常需要破虏军派出来袭击押运粮草的军队。

    原本辽南是为他们大金国的后方,每年多少还能为大金国生产一些粮食,现在却成为了大金的最大的累赘,每个月都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银从山西的汉人粮商手里购买海量的粮草辎重,才能勉强供应大军的消耗。

    多尔衮已经得到消息,自己这支大军的存在已经引起了大金国多数权贵的不满,他们不仅仅是对多尔衮迟迟无法攻破金州城不满,更是对这支六万余人的大军不满。

    因为这支大军的存在,不仅使得他们无法向往年一样,时不时jinru大明境内劫掠一番,还消耗了大量他们从大明那里抢来的钱财。

    加上辽南又被这支大军和明军破虏军打成了一片废墟,汉人不是被杀,就是被破虏军救走了,就算打下来辽南,也无法继续展开生产,不仅是因为没有百姓,旁边还有一支虎视眈眈地破虏军。

    在诸多后金权贵眼里,不消灭彻底消灭破虏军,辽南就没有一点利用价值了,为了区区一个辽南屯兵六万,耗资数百万两实在太不值了。

    只不过由于皇太极和多尔衮一样,坚持要灭了辽南破虏军,消除后金后方的威胁,一力弹压,才不至于多尔衮的大军断了粮草。

    但如果方大山一直躲在城里不出来,多尔衮又打不下金州城,皇太极也是弹压不住的。

    这个时候方大山主动跳出来,多尔衮当集结了主力准备先把出城的方大山给灭了,然后在趁势攻打金州城。

    多尔衮的计划是不错,但只可惜是事与愿违,刚一开战,方大山就送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

    在炮兵和火枪兵的掩护下,白杆兵主将秦良玉的侄子秦翼明,秦拱明兄弟率一万白杆兵率先向多尔衮大的八旗大军发起了猛攻。

    十二年前,也就是天启元年,秦翼明的父亲秦邦屏率数千白杆兵渡过浑河,与努尔哈赤率领的八旗兵血战。

    由于白杆兵组织的严明,武器怪异,且作战勇猛,于其他明军不同,八旗兵很不习惯,数次冲击后,精锐的红巴甲喇军经恶战被击败,当即退却下来。

    努尔哈赤都被打蒙了,没想到野战中还有他八旗军打不败的对手,而是他们还是以骑兵攻打步兵。

    骑兵不胜,努尔哈赤急忙调后军增援,白杆兵连续击退八旗步骑猛攻,挟着攻占沈阳之胜利余威的八旗劲旅,竟在四川步兵抗击下“死于枪弩者数千人”,后继骑兵也被打得“纷纷坠马”。

    身经百战,并经受过严酷训练的八旗军也是相当顽强,八旗虽以众击寡,却仍然难分胜负。红甲喇军、白旗军、连努尔哈赤最精锐的黄旗军都曾在坚强的白杆兵面前败下阵来。

    只可惜在战斗jinru关键时刻,汉奸李永芳带着汉奸炮兵部队赶到,居高临下猛轰正在浴血奋战的白杆兵,而明军统帅辽东巡抚袁应泰又一兵不发,坐看秦邦屏的白杆兵败亡。

    在建奴骑兵,步兵,和汉奸炮兵的联合攻击下,白杆兵孤军奋战,最终还是败在五倍于己的建奴军队围攻下,白杆兵统帅秦邦屏和明将周敦吉、吴文杰、守备雷安民以下数千人全部战死。

    历史就是这么奇妙,十二年之后,秦邦屏的儿子秦翼明和努尔哈赤的儿子多尔衮又在辽南战场上相遇了。

    不过和十二年前不同的是,秦邦屏的运气要比他爹好得多,不仅不用被炮轰,进攻是还能有炮火火枪的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