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90、090

    这一日,贾琏一家人得到张家舅舅阖府的热情款待,尤其是张老太太,抱着一双外甥孙,几次哽咽落泪,心中欢喜不已,她那苦命的闺女终于香烟得继了!

    这日傍晚,贾琏凤姐回家之时,张老太太亲自送他们到了垂花门,拉着凤姐一再叮嘱:“外祖母老了,走不动了,今后但凡有空,就带着孩子过来走走看看,免得我想你们了却看不见!”

    凤姐笑盈盈哄骗老太太:“这是一定的,只要老太太不嫌烦,我隔三查五带着孩子们来您家蹭饭吃!”

    还别说,老太太就吃凤姐这样嘴甜的主儿,一时间竟被凤姐哄得眉开眼笑乐呵呵了。

    贾琏这边跟张舅舅表兄话别,张舅舅也叮嘱贾琏:“有时间叫你媳妇带着孩子常来走走,老太太年纪大了,喜欢热闹。”

    张家两位少爷,大少爷娶亲了,书香门第的女儿,人很贤惠,也很腼腆,除了基本礼节,那嘴巴就跟借人家一样,轻易不爱说话。二少爷因为身体弱,酷爱读书,已经说了亲,下半年才会迎娶。孙女儿们虽然孝顺,却不如凤姐乡野俚语知道的多,嘴巴又巧会逗趣儿。

    今日自从见了凤姐,张老太太不知不觉笑了许多回,被张家舅舅看在眼里了,这才嘱咐贾琏一句。

    贾琏今后还要依仗张家,凤姐能得到舅舅喜欢他乐意之至,忙着答应了。

    临上车,张舅舅忽然低声言道:“宫中封妃,不光看女子本身的条件,也会算算女子的命运,倘若女子命中六福欠缺,寻常人家也不乐意聘娶,何况是帝王家?”

    贾琏犹如醍醐灌顶一般心头一动,蓦地想到一个让贾元春出宫的办法。

    可是,贾琏有些犹豫:“大妹妹是正月初一生人,据说此命六福护佑,大富大贵。这也是老太太积极主张她进宫的缘故。”

    张舅舅言道:“倘若她六福缺失呢?你以为王子腾为什么一定要保住她妹妹的命呢?骨肉亲情自然是有,更多的却是为了利益考虑!”

    贾琏躬身长揖:“多谢舅父!”

    张舅舅一笑:“回去吧,仔细想想,别想着从皇宫中弄人出来,无论是偷偷摸摸,或是正大光明,历来只有皇家不要,从来没有人敢跟皇帝争夺!”

    贾琏回得家去,在水井坊呆了一个时辰,申时,贾琏去了荣庆堂给贾母请安,之后,贾琏回家去告知凤姐:“舅舅已经得了确切消息,今年春闱日期已定,就在二月初九、十二日、十五日,连考三场,每场三天,距今只剩下一月时间。”

    贾琏告诉凤姐说,他今日跟张舅舅请教学问,略有所得,故而,今晚开始要在水井坊闭门读书,直至二月春闺结束,他估计没有多余时间照料家里,希望凤姐好好照料好孩子们照顾家。

    凤姐当然不会阻扰贾琏上进,当即表示全力支持:“二爷放心吧,家里一切都有我!”

    从此,贾琏除开进宫当值,其余时间都在水井坊里攻书习文,整个人一头扎进去了,就连凤姐平儿这一对美人也不兜揽了。

    见他如此,一时间阖府上下都跟着贾琏的节奏紧张起来。

    凤姐不用说,一日三餐,衣食周全。

    贾母也甚紧张,日日在观音面前供奉三株清香,在贾代善灵位前则供奉三杯美酒,祈求贾琏一朝高中。

    贾母心里有一份窃喜,贾琏若是能够两榜得中,只要荣国府不谋反,至少又有四五十年的荣华富贵。

    贾母掐着指头默算,若是贾琏高中,立足朝堂,元春身上的担子也就轻了,若是事不可为,不如......

    不过,贾母现在连荣府也无法掌控,除了银子,她再不能帮助元春了。

    想当年,她们夫妻为了帮助太子,那也是水里火里都敢趟,整天周旋在达官显贵之间,到如今,一切都如过眼烟云,她自己垂垂老矣,最心爱的孙女陷在宫中,进退两难,她却无能为力!

    每每想起这些,贾母也只有徒增悲哀。

    回头却说贾琏,一个月来重复着当班修炼,修炼当班,一个月他不仅从京都各家茶楼酒楼绝迹,就连东院荣庆堂也都告了罪,萱草堂更是一月之间从未踏足。

    贾琏要积蓄力量,这一次春闱不比从前,考试时间足足多了三倍,竞争的举子也是从前的两倍,且这一次,光是两江的举子就有三百多人涌进了京城。

    据说,这一次贡院九百九十九间考棚用去了九百间,参考举子九百人,真是盛况空前。可是对于贾琏这些举子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所以,贾琏以为自己从前那种中不溜的考试方法要改进改进,否则,真要落入同进士一流去了。按照惯例,往年的两榜进士都控制在一百二十名,今年人多,最多也不会超过两百人。

    这可不是考秀才,都是些愣头青,一刷一大批,这些人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甚至有考了十年八年的举人。

    所以,贾琏要想考进一甲二甲,压力很大。

    贾琏不得不谨慎些。

    时光如梭,很快就是二月初。

    贾琏这一次获得了半个月的休沐时间,他从二月初六开始休沐,全面备考。

    这三日,贾琏基本不再捉摸文章的事情,一心一意打坐修炼,提高修为,争取自己能够在入场之前,把神识的覆盖面提高三丈方圆,配合十丈方圆的听力,贾琏即便是个棒槌,抄也能抄个进士了。

    就怕三丈神识之外的举子不爱叨叨,那就白瞎了听力了。

    初九卯初,贾琏已经恭恭敬敬的排队等候入场了,大约过了三刻,贾琏终于坐在自己的考棚之中,这次,贾琏的考号六百六十号,依然紧挨大水缸,只可惜,这一回没有睡莲,连水缸面上结了一层薄薄的冰,金鱼不抗冻,大约被人转移了,贾琏通过神识观察,一条也没有了。

    贾琏不由一叹,这次考试少了一个可以交谈交流的邻居了。

    趁着尚未发卷,贾琏放开神识,发觉,前后都可以瞧见七人人,只可惜,贾琏靠在边上,右边没人,这一算来,贾琏大约可以根据情况,稳稳压制这一百余人,一百人相对于九百人,这比例远远不够,贾琏这次想要进士及第,必须要进入前二百名不可。余下八百余人,只能靠听觉碰运气了。

    及至所有举子入座,时间足足过去了半个时辰。

    第一天依然考诗词,贾琏徐徐展开考卷,诗题曰:《省耕诗》。

    贾琏一看大喜,为何呢,他亲自护卫皇帝视察过农事啊。

    当时就有许多文臣哼唧了许多华美词章,逗得乾元帝哈哈大笑。不错,省耕诗的精髓,就是在实事的基础上拔高,然后把农耕的功绩都划拉到帝王身上,然后可劲儿的赞美再赞美。

    审题之后,贾琏开始冥思,将思路理顺,然后,贾琏将元力运行与耳道,静心聆听周边的动静,发觉已经有人已经开始叨叨。

    贾琏只是试听片刻,测试一下自己听力的覆盖面积就即刻收回元力,贾琏估算一下,他大约可以听清楚的左右前后十五人的叨叨声,十五之外到二十有些模模糊糊,再向外就听不清了。

    若是贾琏强行外放听力,消耗的元力太大,身体会吃不消,有损根本,最终会伤及寿元。

    为了科举损伤寿元,贾琏以为不值得。

    不过,贾琏很快就放开了,自己在黑暗中睁开了一双眼睛,已经占尽便宜了,这说明一个人的福分实在是有限额的,不可能任凭你肆意挥洒。

    等到贾琏各种尝试完毕,直觉肚子饿得慌,贾琏一看时辰已经午时。二月春闺,天气寒冷,考棚准备比较齐全,炭盆热水一应俱全,贾琏找出家里备好的肉夹馍,就着炭火盆上考了,又用热水冲了茶末,慢慢咀嚼。

    贾琏受过苦,虽然肉夹馍有些硬,他却吃得有滋有味,一边吃还一边用手扒拉食盒,又找出一盒香辣八宝,贾琏拈了放在嘴里慢慢咀嚼,顿时满口生香,贾琏就着酱香菜,边吃边烤,直吃了两个肉夹馍,这才住嘴,又用热水漱口,然后洗手,最后靠着棉被,摆出五心向天的姿势,一边闭目养神,一边自动运转搬运气血。

    半个时辰后贾琏被周边沙沙的磨墨声音惊醒了,贾琏自己也恢复到了最佳状态。

    贾琏找出试卷草稿,一笔不苟的写下了自己的祖籍,岁数以及祖上三代的姓名。

    然后,贾琏开始冥思打腹稿,嘴里不由自主叨叨起来,一个下午,就在贾琏反复叨叨之中过去了。

    夜幕降临,有人挑灯夜战,贾琏却开始打坐修炼,明日才是最为关键时刻,他需要大量的元力应付明日的考试。

    翌日,贾琏醒来,浑身通泰。

    贾琏拨火添炭,用热水冲了茶面子,再吃了一个肉夹馍。一番洗漱之后,贾琏开始打最后的腹稿。

    等他确认了最后腹稿,贾琏将浑身元力集中于耳道,将听力铺开,开始捕捉举子们的叨叨,然后,将自己诗词中与人重复的地方进行标记。这一番窃听下来,贾琏已经有了六分把握可以压过这些人。

    窃听完毕,贾琏已经略显疲态,于是他闭目打坐一个时辰。贾琏再次睁开眼睛,凝神再听,周边的举子已经开始铺纸作诗了。

    贾琏再次放出神识,慢慢扫过周边的考棚,发觉这些人的诗词跟之前听到的诵念声吻合度高达八成。

    贾琏再次默默在脑海中审核自己的腹稿,再次修改,务求自己的文章一枝独放。这般修修改改,一个上午顺利过去。

    下午时分,贾琏最后确认了自己的诗词不再修改之后,他开始动笔打草稿,他写的很慢,即便是草稿,他也不愿意乱涂乱抹。

    《省耕诗》

    圣主重民事,农官占岁祥。

    ......

    雨露沾人普,乾坤福物长。

    ......

    秉耒田家子,横经稽古郎。

    为传天子意,抒悃矢赓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