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二章 妙味斋上线

    郭六爷离开后,沈小漾嘱咐三郎、四娘看好家门,别给陌生人开门,便带着沈二郎出门去了。

    待到午时,东十三街人气正旺,沈家杂货铺前沈小漾和沈二郎带着两个抬着块招牌的汉子回来了,没一会,取下了旧招牌,挂上了新招牌。

    “妙味斋?大娘子,你家铺子这是改名了?”有街坊好奇出来瞧了瞧。

    沈小漾点了点头:“是啊,以后就叫妙味斋了。”

    “卖什么?”

    “卖吃的。下午我请你们尝尝。”

    店里还剩些杂货,沈小漾提笔写了“转业经营,清仓大甩卖”几个大字,贴在立式原木架子上,摆在店门口,让沈二郎看着铺子,自个儿回后院做豆腐。

    做豆腐可不是轻松活,浸豆、磨豆、滤浆、煮浆、点浆、压制六大步骤必不可少,人们将“打铁、晒盐、做豆腐”都归为艰苦的营生,沈小漾带着几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小娃娃,也没指望过靠卖豆腐过活。

    然而豆制品这么营养丰富又好吃的东西,还是应该出现在餐桌上的。

    豆子是早上做红豆包时浸泡的,已经颗颗吸了水涨得鼓鼓的,饱满圆润,沈小漾把院子里的石磨冲洗干净,加水加豆转起了石磨,乳黄色的豆浆落在了小水缸般大小的大木桶里。

    三郎、四娘两个闲得慌,笑嘻嘻地跑过来帮忙添豆子加水。

    磨好了豆浆,沈小漾取出一个长长的纱布袋子,放进另一个大木桶,一瓢一瓢的将豆浆舀进布袋子里滤浆,末了,用力提起布袋子,拧紧,将水分全部挤出来,袋子里剩下的那一大团,便是豆渣了。

    接着,将滤过的豆浆都倒进锅里,大火烧开,边煮边撇去浮沫。

    煮浆的同时在旁边小锅上烧了石膏,碾成粉末,用清水调成石膏浆,倒入锅内烧好的豆浆里,边倒边沿着同一个方向搅动勺子,直到片刻

    豆花凝好后,在木板做的豆腐框里铺上纱布,舀上豆花,满框后纱布包起来,顶上放上一块干净的大石头压着,压掉多余的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