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40第40章

    宣帝几乎瞬间就打定了弃父取子的主意,先叫世子一家坐了,立时问道:“贤侄诸子皆可爱,可否为朕介绍一番”

    世子连忙起身谦逊道:“小儿无知,当不起皇叔夸奖。(w-w--o-m)”就把几个子女都叫了起来,头一个介绍的就是宣帝看上的那个孩子:“这是侄儿的嫡子夏铖,今年才满五岁,尚不懂事;”又将剩下的男孩拉到身边“这是侄儿的长子夏衍,今年八岁;次子夏渝,今年六岁”

    几个孩子相貌并不大相似,但都有个好处,就是不像父亲。宣帝实际上也是三十几岁望四十的人了,两辈子又都没子嗣,见了这么可爱的孩子哪能不爱他就把这几个孩子都叫到身边来,挨个儿拉着手问过了学业,又叫太监赐下精致玩物,才舍得放这些孩子回去。

    只要不以父亲看儿子的眼光看,这位世子的优点显然多过缺点,相貌差一点也不算大问题其实宛陵王世子长得也不算太难看,撇开脸不说,风度气韵还是很好的嘛。

    宣帝态度越发和悦,一一问过宛陵的风土人物,世子这几个儿女的身体情况、性情喜好,却只字不提要他入主东宫之事。这位宛陵王世子也是沉得住气的人,不管宣帝问得多琐碎、多不着边际,始终都恭敬如一,回话时也是有条有理、不卑不亢。

    经过这一场答对,宣帝对于世子那位嫡子倒是越发满意。

    有这样一个懂事的父亲,孩子必定也是从小受了良好的教育。待立这孩子为嗣孙后,再替他多挑几个好师父,东宫属官也要多选贤能,这样他百年他上辈子也不过活了三十几岁,不必提什么百年了。十几年后,这孩子也正当少壮,正可担下社稷之任。

    这回见面之后,宣帝便将众臣召至宫中商议立储之事,直落落地宣布了自己要改立夏铖为嗣孙之意。

    “宛陵王世子虽然聪慧贤德,但年纪毕竟比朕还要大两岁。将来万一他在朕前头过世,东宫储位自然还是要别选宗亲继承。与其到时再生波折,倒不如直接立其子夏铖为太孙。此子年纪又小,多选贤臣教导,朕百年之后,也可担起国家大任了。”

    众臣私下早有共识,都认定宣帝性好男色,将来未必能有子嗣,定是要从宗室中挑选后嗣的。宛陵王一脉已算是血脉最近的一枝,比别的宗室更强些。只是这位世子年纪又确实大了,一旦入主东宫,未必不会因宣帝不能早传位而生出他念。

    反观这位世孙,倒真是上佳人选身份足够,年纪不大不小,又得了皇帝青目,并没什么太可挑剔的地方。万一皇上将来有了后嗣,再把这孩子送出去就是,并不麻烦。

    众臣掂量一番,便公推了宣帝的姑祖父何丞相说话:“陛下欲收养宛陵王世孙,臣等悉无异议。只是世孙尚在幼年,不必急于迁入东宫,可先养于宫中,赐以王位。若将来陛下无嗣,则世孙自能继位;若陛下再有子嗣,世孙即可出京就藩,也不至于再引起东宫动荡”

    宣帝虽然不信自己还能有子嗣,但何丞相此言也有些道理。他既然不会死得太早,便不用着急把这孩子送进东宫。

    半月之后,宣帝下旨将夏铖封了平凉王,养在宫中,并厚赐了宛陵王世子夫妇,许他们每年入京朝见,顺便探望儿子。那位小世孙的嬷嬷侍女都跟着入了宫,大体上也没什么不习惯的,偶尔哭闹着要父母时,宣帝便将他抱在怀中,拿些点心果子哄着。

    宫中有的是精致的玩具吃食,宣帝又对他加意宠爱,早晚都带在身边,比起一日见不了几面的父母倒更亲近。慢慢地也就把这孩子哄了过来,到后来半夜惊起也不再哭着要母亲,只要皇祖父抱他了。

    待将宛陵王世子送走,再由宗正寺修改宗谱,将新任平凉王、未来的皇太孙夏铖记到了宣帝名下,日子便已如流水般过去。

    自从有了皇孙,宣帝连美人都不怎么想了,每天下了朝就窝在宫中含饴弄孙,除了上朝时不能带他共座龙椅,出入皆是须臾不离。朱煊等大臣入宫议事时,偶尔想单独与宣帝说些机密大事,无奈皇孙又不比宫人,可以随意遣退,也都只好带着遗憾离去。

    这种事出得多了,日积月累,臣子心中便不免要生出怨怼来。两个月后,中书侍郎淳于嘉终于忍不住上表,奏请宣帝为平凉王夏铖选定谘议、侍讲等官员,教其读书。

    宣帝虽然宠爱这位皇孙,却更要将他培养成一国明君,不肯耽误他的学业。既然淳于嘉提出此事,宣帝就叫人在翰林院中挑选学问扎实、人品端方之辈做讲师,正式替夏铖开蒙讲书。

    此时夏铖储君的身份已大抵定了下来,而宣帝也收到了一封来自西戎的信。非是国书,而是那位兴宗王子的私信,里面告知了宣帝一个好消息他如今已成了西戎王最宠爱的皇子,而藏云太子则因手中兵力折损过多,被他和几位兄弟联手排挤到了瀚海旁的亦集乃戈壁附近。

    此外,兴宗王子还隐晦地提出:若是夏朝经常出兵骚扰瀚海一带,折损藏云太子的兵力财产,那么不出一年,他就能想法子彻底除掉这位兄长,并让父王早些传位给他。而他登基之后,不仅会实现之前盟约中承诺的那些条件,更会效仿夏朝其他属国之例,将朝中亲贵之子送到京中学习。

    宣帝反复看着这封书信,心中几乎比看见皇孙时更为满意。前一世他是知道这位兴宗王子被兄长压制得死死的,并无成就;想不到这一世略与些帮助,他竟能将藏云太子排挤到这种边界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