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97章 玉佩

    老先生身后跟着的人继续问江月,“你怎么知道有盈余?”

    “在下当然不是信口雌黄,我看过桃林村安置点的账目,他们那里主要是种植桃树、梨树,养了鸡鸭和猪,有几个手工作坊,有一处春苗堂,先前有些不足,后来成立了一个车队,每天往返京城几个地点,抽出一半利润给春苗堂,到三月份,安置点的账目已经不亏损了,春夏旅游旺季,现在瓜果蔬菜卖的又好,马上冬季猪也可以出栏了,肯定收获满满,您老不信,到哪里了,给您看看。”

    “一个村子一本账?其他村落不是这样吧?”

    “主要是安置点刚建的时候,只有出账,没有进账,所以当时为了让大家看清楚,就立了一本公用账。

    所有的活动交完税赋七三分,七成入公账,三成参加劳作的共分,三月份不亏损的时候,已经是五五分了。

    公账上的银子先还欠款,当时官府的拨款,建房,修路,种树等等欠款,春苗堂和一些公用设施的日常维护。现在官府的拨款都以还了,建房款年底应该也能还,其他的三年内应该能还完。

    等全还完了,就三七开,主要利润都给老百姓。这些账目都是有专人管理,每三个月给大家公布一次。”

    “主要利润都给老百姓?那地主得多少?”老先生身后的中年人问道。

    “对呀,藏富于民。地主主要是出租土地的收入,提供树种、菜种、种猪、出租车队等等收入,大概有一成到两成利吧。”

    “倒是不多,比农庄的利低。可是大家都从商,谁种地,农民一年到头也是能温饱吧,那岂不是都不种地了?”

    “重农抑商,其实主要是因为农作物产量低,靠天吃饭、产量不稳定,种地利润低,人不好好劳作,就很难获得好收成,在社会不稳定的时候更需如此。

    可现在并不是如此,一呢,这几年大魏的收成都不错,储备的粮食应该富富有余,二呢现在有了高产作物,像是玉米,其实今年我们玉米收成就不错,秸秆用处也很大,三呢要因地制宜,适合种植粮食的地区当然要鼓励种粮,不适合种粮的地区,尤其是城镇周围,人口聚集,人多地少,商业的发展是让物品和货币加速流通,能养活更多愿意自食其力的人,只要把农和商用政策调节好,反而互相促进。

    在下并不懂经济,但从这几年西北兵站的发展和安置点收支账目来看,偶有不协调的时候,大多数还是一起发展起来的。”

    一行人聊着聊着就到了桃花林安置点,中年人跟着管事去了解安置点的情况,再看看账目。

    老先生跟着沈晗江月到处逛,手工作坊、酒坊、成衣坊、车队、甚至养猪厂、养马场都去逛了逛,也看到了秸秆的多种用途。

    到了春苗堂,又问了问先生小朋友读书的情况,下午学习生活技能的情况,也和小朋友聊了聊,一开始很拘束,江月让珠心算快的几人表演了一下,大家才放松下来,有问抢答。

    老先生兴致勃勃,问小朋友“喜欢读书写字,还是喜欢学习技能?”

    一个小姑娘抢着答,“江姐姐说学习可以明事理,辩是非,自己思考;学习技能可以让我们自己养活自己,不用依靠别人,可以安身立命。”

    “我喜欢做工,做工可以拿工钱,拿了工钱可以给娘买糖,娘吃的药太苦了。”

    一个个小朋友都热烈的要表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