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53章 战争一号令

    神龙元年三月十日,就在各方唐军一路高歌猛进之时,位于长安的大唐中枢对唐军现有军事战略作出重大调整。

    由中枢共同商议,大唐皇帝李书批准,代号为战争一号令的崭新军事战略通传全国全军。

    第一,设五路军帅。

    部署在各个区域的黄金火骑兵和百战穿甲兵进行归建集结,以便重新部署。

    以四十万北地军为核心,组建北路军,由大唐靖安王李重衍为元帅,高陵王李千屹为副帅,全军兵力六十二万。

    以十万百战穿甲兵为核心,组建南路军,由百战穿甲兵主将王离为元帅,南方将军龙岩为副帅,全军兵力六十万。

    以十万黄金火骑兵为核心,组建东路军,由黄金火骑兵主将蒙恬为元帅,黄金火骑兵副将涉间为副帅,全军兵力四十五万。

    以五千铁浮屠为核心,组建西路军,由铁浮屠主将完颜娄室为元帅,西军大将刘震云为副帅,全军兵力三十五万。

    以十万飞熊军为核心,飞熊军调回国内,组建中路军,由飞熊军主将李傕担任元帅,军师贾诩担任副帅。

    除长安一带十万大军外,大唐各州,各郡,各县守军共五十万步骑全部编入中路军中,全军兵力六十万。

    负责坐镇中央,编练全国新军以及向各路大军输送兵力。

    第二,五路军帅皆有征召强壮战俘,山贼,流寇为仆从军之权力,人数上不封顶,以承担更多作战任务。

    仆从军不得身披甲胄,想使用破灵弓弩时需要向唐军将领申请调用。

    第三,设四路转运使。

    由中大夫田丰担任北路转运使,节制调动北线一切钱粮物资,领两万五千步骑。

    由中大夫陈宫担任南路转运使,节制调动南线一切钱粮物资,领两万五千步骑。

    由中大夫徐庶担任东路转运使,节制调动东线一切钱粮物资,领两万五千步骑。

    由中大夫鲁肃担任西路转运使,节制调动西线一切钱粮物资,领两万五千步骑。

    四路转运使皆有调动沿途各州郡县民力,军器司以及战俘之权力,所需兵力从阳谷,黑山,凤羽,云梦泽老四大营中调拨。

    至此,总共加起来就只剩十万步骑的大唐老四大营被彻底抽干。

    而本来和四路转运使一起降临的荀彧则是被留在了长安,出任御史中丞一职,正式进入中枢,为唐皇李书出谋划策。

    ……

    战争一号令迅速传达,然后推行,各方大军和战将也是闻风而动。

    毫无疑问,战争一号令就是为战争而推出的重大举措。

    其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开发出大唐的战争潜力,将大唐变为一台高效运转的战争机器。

    首先定下一个小目标,彻底灭亡八大势力。

    不过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战争一号令的推行,各路大军的调动部署和钱粮物资的不断转运,大唐军队针对八大势力的攻势必然会短暂的陷入停滞。

    这是大唐要进行战略大调整所致。

    不过一旦大唐调整完毕,那攻势绝对会更加迅猛,恐怖。

    而且在遭受多次毁灭性打击后,尤其是最强的幽冥皇朝和蛮族皇朝遭到首都突击后,如今的八大势力已经组织不起任何有效攻势了,元神境强者只剩下两三位,已经沦为了待宰的羔羊。

    包括元神境强者在内,所有的人都在找出路,每天都有上万的大军散去,就连元神境强者也有了脚底抹油的想法。

    战心已失,更无力再战,被大唐彻底灭亡吞掉只是时间问题。

    说不准等大唐完成战略大调整后,八大势力已经名存实亡。

    ——

    “唉,八大势力虽然已经对大唐构不成威胁,但八大势力的地方还是太大了呀,加起来足足有四五个大唐那么大。”

    “纵然大唐军队战力无匹,所向披靡,沿途莫有能挡者,可想要完全占领如此庞大的疆域也绝非短时间能完成。”

    “算上战略大调整的时间,一两年的时间是少不了的。”

    “说到底,大唐的云舟数量还是太少了呀,目前加起来还不到一千两百艘,可以发动十万兵力级别的空中突击作战,却无法发动数十万,数百万,乃至数千万兵力级别的全线席卷推进式闪电战。”

    “不然何至于此?”

    就在大唐开始进行战略大调整的同时。

    长安,浮华宫大殿内。

    看着眼前巨大的东荒域地图,李书负手而立,喃喃自语道。

    “陛下,云舟数量与大唐军队数量严重不匹配,这确实是大唐目前的短板,不过臣相信早晚有一天大唐会将这个短板补齐的。”

    “未来的大唐必定会有数以万计,甚至数以十万计的云舟驰骋于天穹之上,届时大唐将再也不会面临这样的窘境。”

    “另外各大战略物资,尤以灵脉为重。”

    “大地有灵脉,才能散发灵气,催生灵药以及供武者修炼。”

    “因此为了防止在这一两年的时间内,八大势力狗急跳墙,将境内的灵脉进行报复性开采甚至摧毁,臣建议从各大王牌军团中抽调多支千人战队,乘坐云舟空降到八大势力腹地,抢占各大灵脉。”

    此时此刻,听到李书话语。

    只见位于李书侧后方,身穿青色官服的大唐御史中丞荀彧对李书拱手说道。

    “文若说的有理,抢占灵脉之事刻不容缓。”

    “雨化田,传令给王离,让他全权负责此事。”

    听到荀彧话语,思索片刻后,李书便是对着侍立在身旁的雨化田说道。

    事实证明,荀彧除了擅长后勤与政事之外,就连在军略上也有非常独到的眼光。

    其他人都想不到的事,就荀彧想到了。

    可见之前李书将荀彧留在长安,任命其为御史中丞一职的举动是那样的正确。

    有了荀彧在身旁出谋划策,李书不管做何种决定都安心不少。

    至于为何会将抢占灵脉之事全权交给王离负责,是因为王离的百战穿甲兵是大唐目前云舟使用效率最高的部队。

    同样是四百五十艘云舟,蒙恬的黄金火骑兵由于要携带战马的缘故,只能一次性投送三万兵力。

    而百战穿甲兵却可以利用四百五十艘云舟一次性投送六万兵力。

    这也意味着百战穿甲兵负责此事能够更加游刃有余,执行此任务再合适不过。

    李书对百战穿甲兵的战力也非常放心。

    “诺!”

    闻言,雨化田拱手领命,随后便负责起了命令的传达事宜。

    “算算时间,娄室将军现在已经离开长安了吧?”

    这时,李书转过身来,对荀彧问道。

    “是的,陛下。”

    “一炷香时间前,娄室将军便率领铁浮屠军团从城东校场登上云舟,前往西线赴任了。”

    “虽然长安距离西线足足有一万两千里之遥,但以云舟的飞行速度,铁浮屠军团最迟明天夜晚就能抵达西线。”

    “另外活女将军已经率领五十名铁浮屠先行一步,利用小型传送阵前往了西线,给位于西线的周宗主带去了陛下赠给玄天剑宗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