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49章 持续火爆中

    《儒林日报》的影响还不止于此,第一版报纸仅仅在士子之间刮起了风,但是从第二版开始,这场风暴席卷了整个洛邑城。

    不仅是儒生士子,就连贩夫走卒,居家闲人,待嫁深闺都满大街求购《儒林日报》。

    《儒林日报》的风头一下竟然盖过了各国才子,颇有点喧宾夺主的意思。

    而郑氏书铺的产能就是如此,一天加紧马力万余份已经顶天了,但是相对于百万级需求量的洛邑城真的是杯水车薪。

    就连王父这样的小老板,都想要抢购一份,好在王清流是孝顺的,将郑掌柜送来的第二版报纸送给了王父。

    而整个洛邑城中不是求购的,就是求抄的,一时之间颇有洛阳纸贵的感觉。

    大家的谈资也逐渐围绕着《儒林日报》展开,也幸好王清流早就交代过,所有的诗文只看才学高低,不看家世显赫,这样才避免落人口实。

    要知道落人口实可不是骂骂你就完了,惹急了真的是上门给你寄刀片的,而如今郑氏书铺又重现了《许先传》出版时的热潮。

    求购之人甚至将郑氏书铺的门槛都踩断了,挂上停业牌都不好使,那真是连你门都拆。

    第二天开始,郑氏书铺的话本业务就开展不下去了,实在是大家都是来买报纸的,话本根本没人看。

    这难道就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这两天时间《儒林日报》成功将洛邑城中才子的热情点亮了。

    人们现在装杯都不吟诗作对了,都是一杯茶,一份报,一抖一折一逍遥,颇有种书生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从容。

    现在出门,没看过报纸的都去小孩那桌,实在是上不得台面,咱聊的东西你又不知道,怎么聊?

    所以有渠道的就买,没渠道的就抄,抄不来的就偷听。

    甚至还衍生出了黄牛,一份五十文爱要不要,不要一会一百文,反正不愁卖。

    仅仅两天时间,《儒林日报》火遍了洛邑城,随之走火的还有聚集在大夏的各国才子。

    大家对于这些才子也有了更直观的印象,比如诗品,人品,德行等,《儒林日报》都有专版介绍,至于真假,那就只能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了。

    “这是真的吗?景贵真的是大楚皇室的私生子?”

    “这谁知道呢?总不能直接问他吧?”郑掌柜也不好意思道,毕竟是听来了,郑掌柜也是为了噱头连脸都不要了。

    “怎么不能直接问?来,我再教你一招……”

    据后世史书记载,记者出自郑氏。

    而第三天的头版头条名字叫做:楚国第一才子景贵:否认为楚国皇室私生子

    一时之间闹得沸沸扬扬。

    “简直一派胡言”看到当天报纸的景贵气急败坏,直接将其撕烂扔了一地。

    “景兄莫急,莫非景兄真是楚国皇室?”

    “我说的不是这个”

    “那景兄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