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二十一章换了人间(92)

    陶砚瓦因工作关系,多次组织有关人士到北戴河暑期休假,人头比较熟。

    北戴河号称中国的夏都。因为每年暑期中央领导一般会在这里工作、休息。

    北戴河肯定要先于北京解放。据说当年国民党达官显要和外国驻华人员望风而逃,扔下了各式别墅7处,加上附属的饭店、旅馆、舞厅和影院,建筑面积达18万平方米,被人民政府接收。早在1949年4月,解放军军管会接收铁路宾馆、莲蓬医院和交通株式会社社员休养所之后,就安排患有慢性病的领导干部以及伤残人士在此疗养。中组部招待所也组建了中组部疗养院。

    第一个来此疗养的中央领导人是朱德总司令,他1949年6月曾住在原铁路宾馆1号楼。以后,他几乎每年夏天都过来休息,直到他逝世的前一年。

    党中央首先考虑到职工群众的疗养问题。1949年6月就成立了中国铁路总工会北戴河肺结核疗养院,这是北戴河海滨建立的第一所工人疗养院。

    1950年初,周恩来总理亲自选择、批准在北戴河建立外交人员休养所。利用接收的4幢别墅,接待当时与我国建交的苏联、东欧等国的驻华使节。

    当时,到北戴河疗养是全国劳动模范、战斗英雄的待遇和荣誉。

    新中国在解放初,百废待兴,中央领导人十分繁忙,他们根本顾不上疗养。

    比如毛泽东主席,尽人皆知他喜好游泳,但在解放后的4年多都未曾到过这距北京最近的海滨避暑之地。1950年月,他访苏回京途中曾来到山海关,周恩来总理只陪同他看了“天下第一关”,但见城楼残破,满目疮痍。毛泽东注目沉思,一言未发,便匆匆回京。北戴河近在咫尺,他未遑暇顾。

    195年夏天,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当时北京炎热,又没有空调设备,连风扇都少有,中央决定将北戴河作为避署办公地点,实行避暑和办公制度。

    1954年4月1日,到秦皇岛考察的毛主席,又来到“天下第一关”。他看着修葺一新的城楼,与他4年前来时所见已大不相同,惊喜地说:“这儿变了!”他兴致勃勃登上城楼,看到城外不远处有一个平台,陪同的人告诉他那是威远城遗址,是明朝吴三桂投降清兵的地方。毛主席听罢就讲起了吴三桂的故事。

    他说吴三桂因明朝瓦解,当时已是无主之军。清军劝降他没答应,因顾虑其在北京的家小表示愿归李自成。但听说李自成的人把自己的家抄了,爱妾也被抢了,便怒而投清,并与清军一起攻打李自成,使李自成大败,清军定都北京,封吴三桂为平西王。此人对巩固清朝政权、平定西南起了重要作用。

    这段史实,毛主席在延安整风时、在进北京之前的西柏坡都曾谈过多次。他号召全党学习郭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越是在胜利的形势下,越要克服骄傲情绪,保持清醒头脑,不犯李自成的错误。对于一篇史论文章如此重视,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甲申三百年祭》是郭沫若在中国近现代历史研究中最具伟大意义的著作。它由于毛主席的推荐,在全党推广学习,并被各个解放区改写成《闯王进京》、《李闯王》、《九宫山》等剧目,在历史上发挥了独特作用。

    1949年月,毛主席离开西柏坡前,提出“两个务必”,又强调“进京赶考”,“不要学李自成”。他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要“坐北京,没有党外人士参加政府是不行的。要大胆安置像傅作义、程潜这样的人,使其各得其所”,这都是在借鉴历史的智慧之举。

    游览山海关时,毛主席沿着长城走着,见到一个烽火台,又向大家讲起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说守信与失信,必有两种不同的结局,这是领导者不可不注意的。

    从“第一关”城楼下来,又参观了老龙头、秦皇岛码头、耀华玻璃厂。当晚就住在了北戴河,第二天前往唐山视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