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十八章狂躁时代(78)

    和人文社副总编见面吃饭,安排在三元桥附近的一个饺子馆。饺子馆其实不只是吃饺子,也可以点菜。大棒骨,干锅菌菇,烤羊肉串儿,乱燉等等,花样不少。

    陶砚瓦并不认识总编,他是先找了朋友马逢原。马逢原和陶砚瓦是衡水同乡,在某中学做教导主任。说起来他也不是什么官,既非富也非贵,但他任此职多年,学生遍布京城各界,再加上学生家长,实际的人脉网络十分缜密,上至部长将军下到街道干部,他都有门径打通,大事小事找他,一般能弄清摆平。老马颇有燕赵豪气,为人爽快热情,一说找人文社,他就讲认识尤必奇副总编,哪天叫他出来吃饭。

    定了这个餐馆,也是老马的主意,理由很简单:离他家近。陶砚瓦说:第一次请人吃饭,是否换个好点儿的?老马说:不需要!别说咱请他了,就是他请咱也很正常。

    这事儿是由陶砚瓦出面的,所以他特意到得比较早。按照短信里地址到了餐馆,就有个女子引领上楼进了定的包房。一进门,就见梁继已早早等候了,旁边还有位美女,梁继就介绍说是中青社的主任编辑,叫林芳华,是尤必奇副总编请来的。陶砚瓦就知道究竟了,马上对梁继说:林主任肯定推过不少书,你多多请教!

    梁继说:刚才我一直是在向林主任请教呢。

    正说话间,老马进来了,并且是由餐馆的经理陪着,嘴里叫着“马老师”,老马大模大样的“啊啊啊”,一看就知道他是这里的常客。

    陶砚瓦说:马老师到了,你就点菜吧。

    老马对经理说:我们不点了,就把你家经典的家常菜弄几个就行了。

    老马回头一看有两个女士,就说上0根羊肉串儿!

    经理说着:好好好!转身就走了。

    尤必奇进来时,这边已经吃了一轮羊肉串儿了。老马说:你来晚了,我们先吃上了。然后就把人都重新介绍一遍。

    陶砚瓦赶紧给尤必奇递上一根羊肉串儿,说:先吃点儿。

    问了一圈儿没人要喝酒。老马说:不行,我和陶主任得来点白的。就要了一瓶小二儿,两个人分了分,就开始要比划上了。

    陶砚瓦说:别忙着喝酒,先把出书的事儿说说吧。

    老马说:也好,那让这个小伙子先说吧。

    梁继憋了半天,就等着这句话呢!只见他从包里掏出两份文稿,分送给尤必奇和林芳华,说:尤总编、林主任,这是我写的小说开头几章,大约有5万字,请你们过目。全书一共5万字,主要是写了一个我亲身经历的故事。

    尤、林二人接过书稿,一边翻看,一边听梁继讲故事。

    梁继拉开架式,又把那天向陶砚瓦讲的故事,源源本本对二人讲起来。

    大概讲了几分钟的样子,还不及那天讲的五分之一,尤必奇就打断他了。说:我听马老师讲是出书的事儿,就请了一位中青社的主任编辑过来。林老师是个业务权威,对推新人很有见地。我们两个出版社虽然隶属关系不同,但距离很近,业务也有交叉,人头儿都很熟悉。我先谈谈我的想法。不一定对,不对的地方请各位批评。

    尤必奇先喝了口茶,接着说:陶主任和小梁可能还不太了解现在出书的情况。现在出书已经完全市场化了,就是能出不能出基本是由市场来决定。实际程序是1个编委投票,一定要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编委同意才能通过。要让1个编委都来看小梁的书,估计就有困难,再让他们投票通过出小梁的书,基本没有希望。我是个副总编,就算找三个两个说说投同意票,距离至少9票仍然很遥远。说了半天,还是因为人家不相信小梁这样的人写的书能卖出去。咱既然是朋友就得说实话,我倒是有个建议,就是请小梁把小说先发到网上去,试试反映如何,说好也好,挨骂也罢,只要网上关注度很高,点击率很高,真是个好东西,那再出版就容易了。小林,你也讲讲你的意见。

    林芳华说:刚才尤总编讲得很好,都是大实话。先往网上放一放,有问题可以修改,调整,什么都不耽误。如果在网上火了,我们都会争着抢着给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