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97章 金陵2

    自然考虑大殿面积问题,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可能坐着的。一般而言,只有三品以上官员才有这种殊荣,三品以下的,很不幸,丢给他站在后面,听着。

    最靠近吴地座位的自然是三公,三公和吴王中间台阶上面,会有护卫的锦衣卫武士持剑侍卫,以及一位宦官负责唱朝,或者宣读圣旨。

    自然,台阶上实际上还有一个位置,偏于右下角,那就是太子的位置。

    至于后宫,吴地有一个铁律,宦官和后宫严禁干政,违者,死。这块铁牌就立在大殿之上。这也让百官非常高兴,他们最怕的就是国君任人唯亲。而后宫女子和宦官往往就是最容易受宠的“近臣小人”。

    而此时吴地就坐立不安的坐在高台上的龙椅上面,就连上面雕刻师精心设计雕刻的龙凤图案,他都没心情关注,就连洁白无瑕的白虎皮,也被他手掌抓紧。

    只因为坐在下首的王孙雒出列,给他汇报了大量吴国受灾情况。

    比如什么受灾近七十万百姓,造成损失多少云云。

    反正吴地听后,心都安静了,这还是吴国准备充分的结果。要是完全没有准备,恐怕吴国还会更惨,毕竟蝗灾最终被军民赶走了,虽然继续去祸害其他国君,也不见的是什么好事,可是对吴地而言,那不是他该多管闲事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是基本政治家的道理。

    他只想自己管理下的吴国百万百姓能安居乐业,可是没想到,就这样都还那么困难。

    “众卿,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没有,现在国库由于藏富于民的政策,一直就不太充实,年初又大规模采购粮草,造成国库钱财所剩不多。即使丹徒和姑苏小矛山等地造币厂大量制造,也赶不上,我们每日巨大开销,商业税,工税等原本也不轻,我们必须想点别的办法”。

    计然位置比相国王孙雒还要高一点,他没有起身就说“以工代赈,初见成效,但是投入也是巨大,我们需要让市场上的钱币流转起来,那么就需要一个中央银行调动各地钱庄。臣请旨,建立央行”。

    王孙雒道“此时可行,国库无钱,也可以借贷民间,既不给民间带来负担,也能让百姓各取所需”。

    吴地某一次说了一次,如何宏观调控等现代化手段,立即让计然陷入沉迷。结果就有了这一天的奇招。

    吴地点点头“如此就有劳太傅了”。计然点头,虽然他不想卷入朝堂,可是央行这种机构,必须半官方半民间,非常合适他。最关键此时的吴国发展陷入一个瓶颈,一方面国民凋敝,必须休养生息,那么减免赋税,劳役就是必须的,这也是道家学说核心---休养生息。

    可是问题也来了,那就是如果朝堂不干涉,那么这种大旱灾,还是有很多百姓由于没有抵抗力,而会难以存活,这个时候再去无为而治,那就是蠢和残忍了。

    计然研究了半辈子道家学派理论,他也在想办法补充道家学说的很多漏洞。比如现在。

    而吴地就提出了,在不加税,不增加百姓负担情况下,用国家借贷百姓,进而支付利息,百姓获利的同时,国库也就是财政部---户部,可以借贷百姓存款,拿来建设国家,百姓可以再次获得更多金钱生活。即使他们取出存款,也由于中间各地百姓有个交叉时间段,让银行钱庄一直有钱可用。你存我取,我存他取,后世那些个银行空手套白狼的本事,吴地还是很羡慕的。可惜没他什么事。

    “除此外,虽然粮食难以死而复活,但可以新修更多渠道,让剩下四成土地(不含生土地和荒地)也跟着收益,进而恢复生产,臣以为,需要继续修建更多渠道,争取灌溉力度增加到全国八成以上土地都能有河流灌溉。而不是一遇到天灾就无可奈何的弃荒”。

    吴地点头“准,可惜钱粮是个问题”。

    “钱财暂时没有,但是粮食我们还是可以想办法,一来可以贩卖物资出国,换取粮食,其次除了粮食,我们还可以让劳动的百姓捕鱼打猎,在古代,我们的祖先不就是如此过来的,尤其是我们大面积靠海,海里富饶,只要组织百姓,尤其是渔民入海打鱼,百姓就能吃着鱼汤鱼肉过活。五口之家,一天一条三斤重大鱼,就能保证百姓不饿死。只要每次都能满载而归。百姓自然能活下来”、

    吴地点头,这些都属于“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老传统了。

    “准,只是苦了那些渔民了。到时候要给与其他补偿,不能白要他们劳动果实”。

    计然点头。这已经是他能相出来的最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