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23章 白公胜

    第23章白公胜

    范蠡皱眉,但想着这一路上谣言四起,就连姑苏都不愿意开门迎接,他也就知道吴国人的忌惮和防范,因此很快就笑着说“此次,下臣奉越王谕旨,北上黄池支援,希望二公子能借粮食三万石。”

    吴地一听,点点头,但很快一愣,妈的,你一句话就骗了我三万石粮食,想得美,于是急忙道“范先生有所不知,最近江北水患严重,江西更严重,国库早已没有余粮,仅剩的也需要支援父王北上争霸,恕小子有心无力,不过我听说宋国倒是一片繁忙季节,可以到宋国(商丘一代的一个大国)求取。”

    范蠡此前早就看着吴地带着八千虎贲军,军阵严明,知道邗城有备,不敢轻视。

    此时还不是他亮剑的时候,毕竟现在夫差估计还刚刚抵达黄池,只要还没有和晋国撕破了,越国就不能过快动手,不然吴王快马加鞭,不到一个月就能迅速返回。毕竟黄池就在济水泮,而济水又和泗水相连,泗水又是淮水最大的支流,以吴军庞大的水运能力,顺江而下,迅速返回并不困难。

    自己北上可是要让晋国和吴国两虎相争,最后两败俱伤,吴国是越王当前敌人,而晋国却是越国称霸以后最大的敌人。

    自然如果能做的更多那就更好了。

    最终两人接触是短暂的,由于吴地不欢迎范蠡大军进城,甚至严禁他们靠近城池,要他们在邗沟东扎营,范蠡也没有自讨没趣,就沿邗沟乘船北上。心中憋屈的同时,还带着对胆小如鼠的吴地的蔑视离开。

    看着范蠡大军浩浩荡荡北上,吴地叹了口气“此去北上,范蠡居心叵测,父王没有防备,必然吃亏,军师,你说我该怎么办”。

    升职为全军军师的张道衍道“吴王大军就是公子的利剑,损失太严重不好。殿下此时既然在南方部署已经完成,不如亲率五千骑兵连夜北上,无需出现,只需监视住范蠡即可”。

    吴地点头“可是南岸当如何”。

    “按照原定计划即可,不日我亲自带三千虎贲营南下,分兵防守延陵和朱方城(吴国拥有581年历史古都,位于镇江一带)。一旦有变,可尽起五千虎贲侧翼,避免姑苏城破。\\\"

    ”“那楚国?”。“楚国主力必然是白公胜,此人最大理想是为父报仇,灭亡郑国,我们只需派遣使者和他约定助他灭郑,自然无甚伤害,反而是江西一郡,面对主战的鄂邑(武汉东)大夫威胁,恐怕危险异常,这是变局。”

    吴地也没办法兵力就这点,相比起楚国20万大军虎视眈眈,自己分散的兵力确实首尾难顾。

    “我能给许承的,都给他了,至于能否胜利,全看天意”。

    张道衍道“如果鄂邑大夫三万来犯,徐大夫应该能守住,但是如果是五万,能坚持数月,但是如果是十万,甚至更多,恐怕朝不保夕,与其碰运气去赌,殿下还不如把国君的主力带回来。如此闻讯的楚军自然收兵撤退,因此破局关键还是黄池”。吴地点头。

    “不过此前,我们还需要解决一个隐患,那就是白公胜”。张道衍面色阴沉,很显然在算计着某个人。

    阴历的六月,华夏大地早已经炎热的能烤熟鸡蛋。

    这时间,驰道上面,迎来了一股洪流,他不是大水,却比洪水还要凶猛,他就是吴地亲率的五千骑兵。

    战国时期,虽然全国都普遍地广人稀,可是驯养一支上万人的骑兵队伍,却并不是简单的事情,这不是马场占据大量肥沃土地的事情,而是一匹战马成长,需要三年以上,其中需要吃喝拉撒,所费不小。除此外十里挑一的战马,需要准备至少十万匹马驹准备挑选,有问题的都需要清除淘汰。

    再然后才是给他准备各种造价不菲的马上工具。

    这一时期,能成为一流强国有三个标准,战车千乘,带甲十万,骑万骑。

    其中最后一个就是骑兵上万,对于小国,根本养不起上万骑兵需要的战马和骑兵。甚至连让国民人人(仅限壮丁,平均五个里面选一个)披甲都难以承受,而战车就是春秋时期的核武器,必须要有,多少决定你的威慑力。

    吴地手上的五千骑,就相当于吴国一半的骑兵掌握在手里,决定不是一只弱旅。

    更何况八个多月来,他为骑兵秘密打造了很多武器,这些都是造价高昂,没办法,冶铁技术落后,要打造一点东西,真心不容易。

    “军师,您这就去吧,我在合肥等你,如果白公不答应,我们就得做最坏的部署”。领头的吴地对身边的张道衍说。

    张道衍带了一队骑兵急忙赶去目的的---巢邑。

    这里也叫白地,自从熊胜在伍子胥帮助下,在楚国丞相子西怀着愧疚的心的接纳下,把他接回楚国,就被派往边界担任防御使,到如今已经快六年了。

    他的势力早已经超过了巢邑,遍布整个大别山以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