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8章 大桃子和大砖头

    蹄声急促,脚下的地面微微颤动。

    背对着一轮焦黄斜阳,甲胄鲜明的一行六骑从残破的西城门闯进了小城,到了大骨汤铺子前,马上骑士同时猛勒马缰绳,战马嘶鸣声里,两个身材健硕的甲士,翻身下了战马。

    甲士手按着腰间刀柄,进到铺子里警觉的巡视了一遍。

    两位身着全副明光重甲的将军,才下了战马,摘下带有面甲的头盔交给牵马的部曲。

    中等个头花白头发,腹部微隆的老将,面容和善,抬手投足一举一动都不慌不忙,若不是披着甲胄,更像是个富家翁。

    隔着老远的距离,他就冲着铺子里面立起身相迎出来的冯玄道和慕容坚,熟络地大声打着招呼;

    “卫公,玄老,二位先到了,哈哈哈!

    没想到呀!小小的汉阳县城还有间闻香停马的食铺。”

    刚刚盛好两碗鱼丸粥送到两位老客手里的王砖头,见又有客人登门,扬着手里的大勺,热情的招呼着第二波登门的贵客:“老客里面请坐。”

    中气十足闷雷似的一声,惹得来人骤然停下了脚步,抬头仔细打量起灶台后的巨汉。

    瞧清了巨汉下嘴唇前翻,憨傻的笑模样。

    和花甲老将军并肩而行,生了对桃花眼的壮年将军,攥紧腰间宝刀刀柄的手松开来,伸手托在花甲老者手肘上。半侧着身子,请老将军先行。

    铺子这边,铺子的主人以及前后两拨客人,无一人留心注意到,隔着一条官道,蹲在县衙门前的石狮子边上的小皂隶,此时的眼里燃起了炽烈的火焰,环抱在胸前的双手,用力攥紧了拳头,每个指节都泛着青白。

    王小石见这一波客人与前面的客人相熟,两边相互打招呼,相携进了铺子。

    索性不去招呼,夹在中间徒显多余,安然坐在一旁的小桌边,一面不紧不慢的挑拣着粟米,一面嘴里一顿一顿的,慢悠悠和对面大瞪着眼的粉面少年说着话。

    “,,,,行偃,生在耕读世家,不喜读书,偏偏喜爱舞刀弄棒,,

    使用的兵器是一对银锤,,,,,,,,天性活波好动,,,,,,,,,,给爹娘惹了不少麻烦;

    却深得祖父辈的长者喜爱,,,,,,幼时起便得一异姓兄长相助,,,帮你拓展经脉,,,,,,,虽然,,,

    又因力大,恳请祖辈出面,求了东市铁器行,特地打造了一对大锤,,,,,

    可惜,与人对敌,一味的依仗蛮力取胜,遇到真正的好手,,,,,,

    想要成就万人敌,你还差的很远。”

    王小石眼不看对面愈来愈惊诧的冯行偃,断断续续说着话。

    冯行偃被惊得大瞪着双眼,一眨不眨的盯着对面的俊美少年,见忽然少年闭嘴不语,急不可耐地催促道:“你快说呀,我如何才能成为真正的万人敌?”

    脑中突然一闪念,醒过神来,嘴唇哆哆嗦嗦,一脸白日见鬼了的惊恐样子,抬手指着对面白瓷偶人般精致漂亮的少年,“你,你,你,,,,,,,初次见面,你怎么会啥都知道?

    你,,你,,你到底是人,还是妖怪!?”

    素来胆大包天的冯行偃,竟被对面秀美少年透出的妖孽气息,吓得手麻筋软,满脸的冷汗。

    “大桃子,小石头在和你开玩笑呢!”

    大砖头憨憨的笑着,把端来的粥碗放在冯行偃面前的案子上。

    小萝卜似的手指,指向了铺面前,靠着马车在低声闲聊的燕俱罗和章须陀。

    “小石头是看着他俩嘴唇,和你复述他俩在说着的话;你不信?我演示给你看看。

    嗯!坐在车辕上的大胡子,说:他教不了你,他修行的是一法通万法通,你太笨了,学不会;

    让你还是跟一边的宽肩膀接着修习一法破万法的本事。”

    小竹案边陡然刮起道疾风;“呼!”

    冯行偃猛然间直冲出铺子,引得铺子中间已经落座的四人,齐齐的扭头看过来。

    “多嘴!”王小石瞪了大砖头一眼。

    指着案上的粟米,皱着挺秀的鼻子,恨恨的说道:“挑,一粒沙也不能有;挑完了才许吃晚饭。”

    丈高的巨汉被呵斥了,竟露出了个小孩子闯了祸后,既是恐慌,又强忍着委屈的表情。

    弓着门板宽的背,伸出小萝卜样的手指,小心翼翼的,逐粒从一堆待捡的粟米里,往外拨着砂砾土块。

    将两位将军接进铺子后,冯玄道不声不响的挪到了长案对面慕容坚的下首落座。

    隔着条案,前后到来的四人,两两相对。

    冯玄道眼神里透着慈爱,看向铺子外的道旁。侄孙表情夸张的舞着手臂,在和燕俱罗边比划边细细碎碎说着话。

    回过了头,面露赧颜,抱拳连连拱手:“孙儿顽劣,惊扰了各位家主,实属冯某管教无方;

    见谅,见谅!”

    高骏和慕容坚皆是随和的无声笑笑,唯有壮年将军西门翰:“哧哧”的冷笑出声。

    “冯家好家教呀!”

    西门翰二十三岁便接过了家主之位,袭越国公的爵位,拥兵数万,坐镇南府,已是一方诸侯。

    相比起另外四家军镇的家主,皆是在半百以上的年纪,当年初登家主之位的西门翰,可算是西魏国最醒目的青年才俊。

    其实在六大军镇内,镇守南府的西门氏的实力,和东北方向的独孤氏排在了最低一档。

    其中,有着西门氏在西魏国几次权利更迭时,固守中立,没有主动选边站队,错失了发展壮大的好机会。

    更为深刻的原因,还在于西门氏历来喜欢插手南府地方政务。

    崇尚武力的西门氏,入驻南府后,一味想要提高战力,为了增加骑兵数量,一直推动着将大片良田改成了牧场,要把比喻为小江南的南府变成塞外草原。

    过度与民争地,使得失去土地的百姓只得迁离南府。

    人丁减少赋税总额却没有减少,留下来的百姓负担越发沉重,实在承受不了,就又引发新一轮的迁徙潮。

    南府便陷入了,税赋高---百姓迁徙---税赋加重---百姓迁徙---税赋再加重---更多的百姓迁徙,,,,,的循环。

    西门氏事与愿违,实力从稳居前三,成了吊尾巴的老幺。

    刚当上家主的西门翰,年轻志大,一心要在自己手里振兴西门氏。

    要解决数十年形成的痼疾,西门氏子弟打仗的一套杀人放火搞破坏,都是行家里手,梳理政务,搞民生建设,发展经济,大眼瞪小眼全是两眼黑。

    和六大军镇善于经营武装力量一样,治理地方经济也有几个蜚声西魏国的大家族。

    其中,名声最响,根基最深的就属冯家了。

    西门氏若是能够和冯家强强联手,必然中兴可待。

    他想出了个既简单快捷,也切实可行的办法;和冯家联姻。

    找了中间人给老尚书冯玄道递话,求娶一位冯家嫡女为正妻。

    西门翰这头觉得诚意十足,以他的身份地位,不挑不拣,只求娶一位冯家嫡女,明媒正娶抬进西门氏家门,就是一品夫人诰命加身的国公正妻。

    西门翰和冯家之所以结下死仇,就在中间人带回老尚书的一句回话,‘下了架的孔雀也不会找土鸡撘窝。’

    老尚书冯玄道是真不给西门翰一点面子。直接就是生生的打脸。

    最可气的,不知道是中间人嘴巴漏风,还是老尚书有意为之,这句话在京都权贵圈子里给传扬开了。

    大大的丢了面子的西门翰,在南府是说一不二的土皇上,到了京都,还真拿树大根深的冯家一点办法也没有。

    所以,这些年西门翰甚少进京都,在南府更是变本加厉的折腾吏部冯老尚书派遣去的地方官员。

    至于一直固守中立的西门氏,为何会和元氏一拍即合,有元氏许诺事成之后,将守着条东西商道的西府,让给西门氏的重利诱惑。

    更重要的原因是西门翰从元氏敢于开出这样的优渥条件看出来,元氏并非单纯的要帮着小国主女婿打垮慕容氏,而是要借此机会,一举夺回元家丢失的国主宝座。

    此时,元氏尚在潜龙之时,西门家提前投靠,必然会成扶龙大功臣,进而成为下一个朝堂权臣。

    到时候就能狠狠的打压冯家,出了憋了多年的一口怨气。

    冯玄道对西门翰的无礼言行,浑然不见。

    “方才和卫公路过,闻到一股粥香,忍不住一时好奇,下车品味。

    见这粥铺倒也干净敞亮,只有一个小掌柜和个大伙计,清清静静;便自做主张,将相会之地从驿站移在此处。”

    他先是笑着解释了为何临时将约定相会地点,从汉阳县驿站,改为十字街头的粥铺。

    接着笑颜如故,端着粥碗,跟高骏介绍着此粥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