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44章 萧萧何解?

    正德十六年四月二十五日。

    王阳明入京,帝诏,升其户部尚书兼国子监祭酒。

    四月二十六日,全国高道汇集京师。

    河水两岸晓烟杨柳绿,御花园里春雨杏花红。

    朱厚熜侧卧在软榻上,手里翻看着一本《传习录》。

    书是刚印好的,字里行间散发着一股墨香让人心旷神怡。

    这本书是划时代的,在多种意义上都是。

    朱厚熜亲自为这本书作序,开天辟地地在书里用上了标点。

    手指轻轻抚过书页,带着一种温润的触感,和抚摸书籍独有的摩擦。

    恍惚间朱厚熜眼中,出现了那个面容消瘦的中年,颧骨很高的先生。

    朱厚熜感慨时代造就英雄,可有些人却影响了不止一个时代。

    身在华夏是王守仁的幸运,可大明有王守仁,又何尝不是大明的荣幸?

    朱厚熜思绪纷飞,他想到了此刻大洋彼岸的另一个人,另一个改变了世界的人——马丁.路德。

    两人处于同一时代年龄也相仿,共同扛起了个人主义的大旗,推动了个体意识的觉醒。

    他有些叹惋,两人都发动了思想的革命,可最终的结果却大相径庭。

    心学起初攻城掠地,可依旧被程朱理学收复了失地,没有占据正统意识的地位。

    但是在西欧,在被神学统治的西方,新教却突破了天主教的束缚,催生出了资本主义革命,掀起了时代的浪潮。

    想到此处,朱厚熜从软榻上起身,言道:“是该去见见先生了!”

    麦福递过来一件天青色的道袍,朱厚熜从容地穿上。

    “黄大伴,朕让你准备的东西带来了吗?”

    黄锦闻言招呼了一声小长随,随即呈上来一个淡黄色的匣子。

    里面装着的正是新雕版的《传习录》,连同淡蓝色封皮的《易经》和《九章算术》。

    朱厚熜亲自翻看了一下,淡淡点点头。

    黄锦上前小心接过匣子,跟在了朱厚熜后面。

    朱厚熜带着黄锦、麦福,再加上身着鱼龙服的陆炳,几人直奔国子监而去。

    国子监内,王阳明正在教授学生。

    雄浑有力的声音在学堂里响起:“诸位随我读诗,那不妨以对联相试。”

    言罢,他从上方的主位上走了下来,学子们脸上则满是惊讶。

    王阳明的学问和本事,他们都从父兄的嘴里听说过,心里也对他佩服得很。

    陛下对他委以重任,户部尚书重任在身,大家打赌王阳明兼国子监祭酒,只是一个闲职罢了。

    郭勋的二公子更是信誓旦旦:“王大人要来国子监教书,我倒立半个时辰!”

    此刻,这位二公子却是全然不顾当时的赌约,一脸星星眼地看着身着红袍的王阳明。

    他四下扫视一番,立刻站起身来,大声道:“先生,吾愿一试。”

    他言道:“千尺水帘,今古无人能手卷!”

    “妙!看不出来,郭公子,还有这等文才!”

    在场众人纷纷附和,一下子对这位勋贵公子都有些刮目相看。

    郭岩挺了挺胸膛,大有傲视群雄之感。

    但随即学堂里响起一道清润的声音“一轮月镜,乾坤何匠用功磨!”

    “对得好,水帘鬼斧神工,谁人可卷?皓月天地造化,无人可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