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四十一章 南下琐事(下)

    离开毕道远,奕詝却不在急急切切的赶路了。而是想着慢慢地向南边走去。

    因为,四阿哥想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

    不过,路线还是没有变,仍旧是沿着京杭运河走。

    不过,奕詝从通州下来,却对京杭运河的这条河道忧心不已。因为奕詝发现,现在这个河道竟然竟然有些,有些地方只能单船通过。

    而且,奕詝也想到,前世的京杭运河就是济宁以北就不能通航了,原因是咸丰五年,黄河迁徙改到所致,导致该处水量不足。

    不过,这黄河迁徙是历史大势,自己现在是阻拦不了的。

    而且,这几天,每当日出之时,奕詝就在杨露禅的指导下,练习太极拳。

    随着这几天的练习,奕詝感到功夫应该是存在的,而在也从中理解了所谓的阴阳二气,动静结合之理。

    惊喜的是,奕詝现在也感受到自己的身体在慢慢地变强,变壮。

    不过,奕詝巡守的气势还是烟尘滚滚,气势磅礴。

    本来,按照冯子材的建议,自己应该化整为零,缩小目标范围。可是,奕詝想了想,还是觉的现在就这样化整为零的话,对这些官员,匪徒,帮会之类的形不成威慑。

    冯子材等人一想,也对,现在不是马上到济宁了。济宁可是河道总督的衙门,也是漕帮的聚集地。

    在清一代,“漕帮”的份量是吓人,“运河”的漕运全靠“漕帮”。人多,船多,势力广,声势大,一旦“漕帮”不动,各省百姓的吃暍,各省的年粮,军饷,马上就会不继;所以,各地宫府,甚至“漕运总督”,就连朝廷,都不敢轻看“漕帮”,无不让“漕帮”三分。

    这一次,奕詝这样高调进入济宁,也是想给漕帮一个下马威。同时在告诉漕帮,“在大清朝的土地上,必须要听官府的,否则,就会让你灰飞烟灭。”

    道光二十六年八月十八日,奕詝在六百人的簇拥下,金戈铁马,杀气腾腾地向了济宁城走去。

    就在城门边上,奕詝遇见了等候自己的河道总督加兵部侍郎、右都御史的勒尔泰,还有河标中军副将梁和义以及知府等人前来迎接。

    在正二品的河道总督勒尔泰和从二品的副将梁和义见礼完毕。大家都骑着马簇拥着奕詝向河道衙门走去。

    在他们行进的大街上,一些漕帮,属于济宁前会,济宁后会的会头和会众则是悄悄地观察着奕詝。

    不过,更多的人是看到了奕詝的前锋营。因为奕詝的前锋营遴选的多为东北大汉,而且都骑着白色伊犁马(伊犁马平均体高144~148厘米,体重400~450千克。它体格高大,结构匀称,头部小巧而伶俐,眼大眸明,头颈高昂,四肢强健。当它颈项高举时,有悍威,加之毛色光泽漂亮,外貌更为俊美秀丽。毛色以骝毛、粟毛及黑毛为主,四肢和额部常有被称作“白章”的白色斑块。)

    而且,每而护卫都背着卫国01式步枪,还有二百把连珠铳,以及哥萨克骑兵刀恰西克。

    那马队整齐的步伐,雪亮的恰西克,还有十六岁的奕詝那坚毅,俊俏的面庞,那漕帮的分会的这两位前、后会长,都感到了一种莫名的压力。

    可是奕詝却不觉得,一边和勒尔泰、梁和义交谈,一边还对不断欢呼自己的老百姓招手,亲民派头十足啊!

    大街再长,也有走完的时候,木耳再白,也有发黑的时候。一个时辰后,奕詝等人已经到河道衙门,而前锋营的士兵也到河标营中去吃饭休息了。

    于是,奕詝的接风宴开始了。

    首先,是勒尔泰欢迎奕詝来济宁巡查,还有就是皇上大恩大德之类,听得奕詝的牙都酸了。

    可是,晚清的官场就吃这一套。

    其实,在整个历史长河中,这件事都是一脉相承的,那就是,拍皇上的马屁,永远不会错,而且还会增进彼此之间的气氛。

    一通马屁下来,宴席上就热烈起来。接着,来的一众官员就开始给奕詝敬酒了。

    不过,奕詝只是小小的抿一口。勒尔泰和梁和义也是抿一口,因为,他们喝酒的时候,奕詝给他眨眼睛了。

    酒席上大家都敬了酒,可是那些菜却都没吃上几口,就连奕詝为了那份钦差和皇子的威严,也只是略略地动了几下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