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86章 叨天之幸

    “这些水芹菜生长的挺不错嘛!”

    “那是自然,我和敏慈跟伺候祖宗一样照顾着,能不给争气些。”秦仲殊得意道。

    蔬菜基地里,移栽的水芹菜成活率很高,芹菜苗已经缓过劲来了,青翠鲜活,显现出勃勃生机。

    有一部分地里,种植早的菘菜,已有二十多天了,经过两个真叶时期的间苗,现在已有5片左右的真叶了,可以进行二次间苗,并按株距定株,间出的菘菜苗也可以进行移栽。

    移栽株距同样约有十二公分左右,也就十指的距离。最好带土移栽,至少根系要完整。

    在清欢的指导下,与秦仲殊合作给佃农示范了一畦两行菘菜的移栽,并浇好水。

    萝卜的种植就需要起垅穴播,间隔二十公分挖个小穴,倒上些许水,每穴放入二三粒种子,然后浅浅覆盖一层细土。等长出五六个真叶再去掉病苗,弱苗。

    不过清欢也说若是两棵长势相当,也可酌情的留一留,等到稍大些再间开,可以给佃农加个菜……

    菘菜与萝卜生长期需要的水分多,每隔四五天就要浇次水才能长势旺盛。

    在做示范的时候,清欢注意到学习的人中有几个穿着整齐,面皮比较滋润,不同于乡下农人的中年男子人。

    看到清欢在打量他们,秦仲殊对她说:这是他从自己家里找来培养的心腹之人,来观摩学习后再回各地负责种植…

    秦仲殊这边的人手,清欢没顾的上管,当初只给了他建议,就撇开没放在心上。现在看来,他处理的很好。

    比她想象的都要好,这个也就是高中生年纪的大孩子,但他乐学、好学、勤学、善学,是个做大事的人。

    不同于府城那边,有一部分是清欢给寻摸到的包工。人大多有从众心理,在这些人的带头下,郑澜轩那边包工的占了大多数。秦仲殊这边的佃户当初除了三家胆大心细,有些门路,知道部分实情的人要求包工,其他佃户没听说过包工这种方式,心中没底,都选择佣工制。

    以前佃田种庄稼,劳力少的也就二三亩,人口多的七八亩的。在这里上工,仅年前三个月,算下来,与自家佃地种庄稼好像要好一些。

    从清欢的言谈中,秦仲殊知道包工对佃户来说,利是最大的。他就耐心给所有佃户做工作,最后大都至少包工一亩、两亩不等。有几家死活都不选择包工,秦仲殊也没再多劝。

    各有各的选择,好良言难劝该死鬼,大慈悲不渡自绝人。我又不是你们爹,非得要负责你们的人生。

    他只不过是想让利给民众而已。

    秦仲殊与佃农保证并立下契书:亩产量两千斤以下每亩保底一两银子,高出两千斤以外的每斤按一文钱收购。

    这是双赢的办法。佃农有了希望干劲就足。每多一斤的产量,秦仲殊又不吃亏。

    那段时间,清欢因为包工和佣工的事偶尔会与家人聊起其中的利弊。也谈到怎么激发人的积极……秦仲殊听到后就记在心里,想明白了,就直接拿来用。

    这也就出现了一个现象,包工的家庭,需要忙的那天,全家帮忙。忙过最初,再来上工挣每天三文钱的佣金。

    秦仲殊的管理很人性化,因为除了原先三家包工亩数最多,家里没有闲人来上工。其他人家最多才两亩,忙的时候过去了。能空出不少的闲散劳动力。

    为了管理这些不是很固定的劳动力,秦仲殊就分配了责任区。能全力放在蔬菜基地的人,通过考核就定为区长,每区至少五亩地。抓阄决定负责的区域。同等工钱之外,最大的福利是等到收获时,达到亩产两千五百斤以外的按每三斤一文钱收购。

    还让负责人进行监工,最大程度杜绝人来后磨洋工的可能。每三个区的负责人,每天各自互相记上工的人数,晚上报到专门负责的帐房,帐房再核对比较,无误后才给每个人记工。并且规定在每月上旬发工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