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54章 试错

    时光如白驹过隙,丝毫不给人停留的机会,一切喜怒哀乐、恩怨情仇都会给碾压的粉碎。岁月嘲笑着我们的努力,而我们也努力的留下自己存在过的痕迹,史书中的只言片语,悬崖上的封狼居胥,黄土地中的一块石碑,皆是我们的过往。

    人生不足百,常怀千岁忧。

    海兰珠的离世,给了皇太极感情上的创伤,精神上的萎靡,反映到身体上就是健康不断的恶化。皇太极感觉自己没有多少时日了,作为一个还算英明的帝王,他没有忘记自己最后的职责。把大清国交给谁?便成了皇太极最需要决定的事情。

    一个个可能的继承人在他脑子里不断出现:

    第一个就是豪格,年富力强,对大清国土的扩张也是贡献巨大,他将来也一定可以为大清开疆拓土,但大清最不缺的就是这样的勇士猛将。

    豪格性格中最缺少的就是担当,当初豪格逼死自己的福晋,就让皇太极内心不满。虽然表达了忠诚,但方法极其愚蠢,让不少人以为是皇太极心胸狭窄,非要杀了自己的外甥女。

    豪格做大清的皇帝,朝政只会一天天混乱不堪。

    第二个想到的就是叶布舒,自己的这个儿子,有才华有智慧,但少了一些霸气,另外他身上汉人气息太浓了,如果是和叶布舒第一相见,大家看他的言行举止还真会把他当成个汉人子弟。

    最主要的是他的出身,叶布舒是蒙古林丹汗的后人,有着蒙古黄金家族血脉,如果他当了皇帝,如今许多的清朝将领就是杀他祖先的仇人,他会报复吗?这些朝中将领能安心吗?

    那样大清内部会很长时间安定不下来,丧失进取天下的机会,甚至可能导致大清的分裂。

    还有自己的弟弟多尔衮、多铎、阿齐格,除了多尔衮,其它都是有勇无谋的家伙。

    多尔衮到是有勇有谋,但为人霸道、嗜杀成性,他当皇帝,自己的几个儿子能有活路吗?

    再说大清改汉制、习汉文多年,人们都认同了子承父业的说法,满人原来那套弟承兄位的做法已经没什么人支持,如果这么做了,大清的汉臣们怕是要离心离德了。

    他甚至想到了只有几岁的福临,可福临年岁太小,主弱臣强就在眼前,他的母亲庄妃也正是壮年,这祸乱宫廷的历史上比比皆是。

    长时间的忧虑,让皇太极的白发愈发的明显,早上梳头时也是大量的掉落。

    自己该选谁?朕每个人都给你们机会,就看你们能不能抓住了。

    皇宫一道旨意,说皇太极身体有恙,命肃亲王豪格监国,代皇太极处理军政大事。

    豪格接到皇太极的圣旨,又惊又喜,觉得自己多年来的努力有了回报,心情如同夏日里喝下冰水般畅快。

    第二天,就去进宫给皇太极请安,想要推辞一下,做个孝子的模样。太阳刚升起,豪格就穿着一身崭新的亲王朝服,行走在宫中,只见豪格挺胸抬头,气宇轩昂,宫中的人见豪格过来,都躬身行礼,豪格对众人视而不见,直接走过。

    豪格眼中,不久的将来这皇宫就是自己的,他得好好看看。一路无语,来到皇太极寝殿,到门口时,还把自己事先准备好的话语心里默背一遍,他自信一定会感动皇太极的。

    他跪在殿外求见,皇太极并没有见他,而是以身体不适为由,让他回去,并通过太监传话给他:

    “你是朕的长子,大清的亲王,要替父分忧,为国谋福,多担当国事。”

    “只要一心为国,凡事自己做主,不必事事汇报,”皇太极放权了。

    没有在皇太极面前表演一番,让豪格觉得不完美,但皇太极嘱托他的话语很是诚恳,就像是认定他是太子一样的动听。

    于是豪格以监国的身份坐在了大政殿中,望着台下众臣,看着身旁的龙椅,离自己只有半步之遥。

    第一天监国,豪格也不知道自己怎么走上大殿来的,虽然此时已经到了深秋,但豪格却如沐春风,飘飘然如在云间。

    站在下面的多尔衮,看着豪格志满意得的德行,不由得厌恶,一直在微闭双目养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