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卷三:曾经沧海难为水 卷四 梦里不知身是客 第一百二十九章 急中生智

    卷四梦里不知身是客第一百二十九章急中生智

    接下来的日子我都一直留在宫里,德妃自从知道十四失踪的消息之后便一病不起,整日里口中呢喃着十四的名字掉眼泪,一日三顿饭吃不了几口。康熙虽是一代明主,然而牵涉到自己疼爱的儿子,也好不到哪里去,西北来人的那日尚能镇定指挥,可是接下来的几天便是食不安寝、夜不能寐,整张脸都成了焦黄色。

    宫里一片愁云惨雾,每个人说话都带着几分小心翼翼,唯恐稍微大些的声音都会招来未知的灾难。宫里对宫外极力地封锁了十四失踪的消息,我想尽早知道十四的一切消息,便一直留在宫里,每日除了尽力照料康熙和德妃之外,便是无止境的揪心、揪心、揪心。

    日子过了一日又一日,西北每天来的消息都差不多,无非就是拍了多少人寻了多少路,寻人的军事在路上甚至还遭遇了几次埋伏,牺牲极为惨烈。只是这些消息传来,无非都是同一个结果,那就是寻找十四未果。

    康熙每天听了消息都是沉吟不语,焦灼地皱着眉头。面对一脸苦涩的康熙,我只能勉强说些吉利话,但是心却像在炉子上炙烤一样焦虑疼痛。白日里煎熬,入了夜没有一个晚上能睡着的,躲在屋子抹眼泪,不然就是对着菩萨下跪。

    喜殊推门进来,见我跪在地上,便跪在我身旁,“我的好福晋,白日里忙了一天,晚上又在这阴湿的地上跪着……就是铁打的身子也架不住这样折腾,早些睡吧。”

    我仍跪着不动,心中默默地.颂着经,半晌才幽然道,“这是老天爷的报应。”

    喜殊微微愣了愣,立刻反应过来.我的话,急道,“主子怎么这样说,这事咱们都清楚,主子那时……”

    我摇摇头打断喜殊的话,慢慢.道,“我心里没他却拖累着他,倘若真是什么烈女,一条白绫便解决了,可是我却……”

    喜殊听了张嘴欲要说什么,我却不欲再听,抬头看.着袅袅轻烟里的菩萨,轻轻道,“喜殊啊,只要十四爷能回来,就算要我的命,我也愿意的。”

    第二日早上服侍完德妃吃药,我便慢慢往乾清宫.的方向走去。到康熙那边请安听消息,这已经成了我每日生活的主题。

    早晨的雾气还未散去,整个皇宫里烟霭沉沉,往.湖上望去,彼岸的一切似乎都处于一种臆想的状态中。我走在鹅卵石铺就的路上,鞋跟在路面上笃笃地响着,步伐缓滞而沉重,一如我的心境。

    乾清宫里,康熙.刚刚用过早膳,正由几个阿哥们陪着说话。屋子里的气氛有些低沉,每个人都陪着康熙愁眉苦脸,仿佛天就要塌下来一般。

    我请过安想起李德全的请求,便勉强着自己笑道,“皇阿玛,下了好几日的雪,今儿太阳出来了,儿臣总觉得是个好兆头,不如去园子里走走?”

    康熙这些日子待我尤为慈祥,听我这样劝说,只是了然地看了我一眼,便点头让李德全准备。

    已经下了好几日雪,雪一直从屋顶积到树梢再到地上。整个园子里已经不似日出前那般阴霾,一片明亮亮白花花,晌午的太阳已经有了些温度,正暖洋洋地照着,眼前一片明亮,倒略微驱散了心头多日的黯然。

    康熙带着我们一群人往湖边慢慢走去,间或说上一两句闲话,所有的人都在极力维持着那种若无其事的局面。

    一直走到湖边,康熙仰头看了看太阳,深深地叹了口气,转头对我道,“花楹丫头,你说这是个好兆头?”

    我听了心里一颤,方才老爷子那一声叹息让我心中十分不忍,还有什么事是比白发人送黑发人更惨痛的呢?我不敢再看康熙的眼睛,强行压抑着喉头生生的疼痛,低头回道,“儿臣这样想。”

    康熙听了仍旧点点头,一张脸想干涸裂缝的土地一般枯涸,自言自语道,“已经八天了。”

    所有的人都沉默了,因为大家都知道,在那样的险恶之地,环境恶劣,敌人又几乎是无处不在。在这样的状况下失踪八天,是一种怎样的无望。

    正说话间,一个小太监沿着小路小跑过来,双手呈上西北来的急件。

    康熙斜睨了我一眼,似乎因为我刚才的话而报了几分微薄的希望,抖着手拆开信。我亦是如此,大气不敢喘,紧张地立在一旁,手心里都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