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卷三:曾经沧海难为水 卷四 梦里不知身是客 第一百零三章 腊八夜(上)

    卷四梦里不知身是客第一百零三章腊八夜(上)

    秦旺又一次离开了杭州,开始和和江宁织造府里的老花匠进行谈判。其实我对于这个问题倒不怎么担心,从老花匠的举动来看,他并不怎么急于为失散多年后再次重逢的表哥报仇,或者是因为他对于自己和身后那个人的生命安全异常珍惜,或者是多年的离散已经将这对打小一起长大的表兄弟之间的情谊冲得极淡。而事实上,秦旺也确实极快地跟老花匠就曹家的事情达成了一致。

    “不过那名老花匠托奴才代一句话给您,他给予了您信任,所以希望您也能够信守自己的诺言。”秦旺极为恭敬地看着我,先前清澈明亮的眼神不知怎么显得有些黯淡。

    ……

    腊八是个极为重要的节气,这点无论是地域的南北似乎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在孙文成的授意下,灵隐寺里早早地熬了腊八粥,派发到穷苦百姓的手中。另一方面,江宁城里的曹寅也在做着相似的事情,他也同样慷慨地派发了腊八粥,甚至比杭州寺庙的粥更多更稠,犹如信徒一般极其虔诚地感谢着神佛以及赐予他们无上荣光和富贵荣华的那位大清皇帝。

    曹家的粥稠,味道也好,于是整座城市都弥漫着一股极为浓烈的香甜的腊八粥的气息。

    江宁城的腊八粥按照惯例在江宁织造府外那片开阔的空地上,与孙文成不同的是,曹寅并不隐晦地通过寺庙,而是每年都极为高调地以织造府的名义派发腊八粥,因为这是已故的孙家老夫人每年的惯例。曹家乐善好施,曹家在江南的地位一直极高,无论是官还是民,都对织造府怀着极大的敬意。其实这件事情如果是发生在其他官员身上,难保康熙不会生出疑心以及不悦,但关键在于这件事情曾经是由孙老夫人亲自做的,而如今做这件事情的人是他的儿子曹寅,是康熙的奶弟、康熙一同成长起来的最信任的伙伴。有了这样的一种声名,曹家的所有活动都是誓死地效忠于大清,忠于那位无比英明的康熙皇帝。不就是分些粥吗?那就分吧,管他是织造府分还是庙里分呢!

    曹家在热火朝天地分着粥.的时候,我和我身后那些隐隐约约的尾巴侍卫们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江宁城。我坐在距离江宁织造府不远的一座豪华酒楼的二楼上,一面吃着小菜酌着小酒,一面怀着有些复杂的心情看着挤挤挨又欢天喜地涌向江宁织造府的老百姓们。二楼并不高,所以我能够听到楼下街道上的言论,只是在听到百姓们发自内心的那些感激和赞美声时,我不禁微微地苦笑起来,开始对自己即将开展的行为感到有些汗颜。

    这样的家族,既拥有千古一帝的.康熙无比的信任,又拥有江南百姓和士子们发自内心的拥护和爱戴,这样的势力,怎么可能不在地方上具有无比地影响力,又怎么能不引起北京城里那些皇子们的垂涎?而如果我不用一些极端和毒辣的手段,我怎么可能会获得对方的支持呢?我有些黯然地想着,同时也对胤禛的前途生出一种淡淡的失望,以胤禛的心计,他怎么忽视把江南的这一块肥肉,就算他在江南也拥有一些势力,但是只有获得了江南三家织造府的支持,他才能真正地掌握江南,他怎么会忽略这一点呢?

    “秦旺啊,你说这样的家族,真的.能为我们所用吗?”方才的思索使我的心里无比黯然,我定了定神,有些感叹地问嘟囔着,明明是一句疑问,但是却显得有些无力。

    秦旺微微低了低头,面无表情地说了一句话,“用得.了也得用,用不了也得用。”

    夜幕渐渐低垂的时候,挤在织造府门前空地上的.人们终于渐渐心满意足地散去,只有那写着“曹”字的大红灯笼还在高高地悬着,无比威风。

    我的马车停在了织造府门口,有些寂寞地等待.起来。不多时,曹寅带着一家老小急匆匆地赶了出来,竟是无比震惊无比惶恐无比恭敬。

    “腊八节是个大.节,往年宫里一定会热热闹闹地办了家宴,由皇阿玛赐给我们宫里熬的粥。杭州的粥是庙里发的,早一天就很是热闹了,我想给皇阿玛写封家信,所以特地来看看江宁的情况……末了,还想跟曹大人讨碗粥吃吃。”我和蔼地笑着,幸福地回忆着,语气说不出的亲近有礼,一面同曹寅一起走着,一面还不忘打量着半暮中的织造府。

    曹寅一面捻须笑着,一面和声道,“福晋真是折煞臣了,纵使万岁爷关心民生,可这些派粥的小事哪里还要福晋亲自过问的。文成也是,这么大的事也不知会一声,臣一家本来该去城门口迎接福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