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四十三章 杨士奇挂帅

    毅炼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正午长安城北大营

    砰!砰!砰!礼炮响了三下,宁州长安城的天空红出一片豪迈。

    杨士奇深吸一口气,从城北大营门口走出来,铺天盖地的视线全都聚集在他身上。

    踩着一直延伸到东河口的红地毯,红地毯旁,无数士兵规规矩矩的站在两旁,他们无一不是大唐的精锐。

    “旌旗高展,迎风怒放。万里荣光!”

    “刀兵林立,热血男儿。为国开疆!”

    有人在唱抬头词,这是“凯歌还”里的词句,放到现在,倒是合情合景。

    杨士奇抬起头,无数烟花彩带在天空绚丽的绽放着,像是无数飞在天空的花朵。

    他整了整盔甲,右手握着腰间的刀柄,抬头挺胸,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走,他感到空气中的血腥味莫名的浓了。

    “大帅威武!”

    “大帅威武!”

    “大帅威武!”

    他们喊着,带着一往无前的兴奋,枪矛长戟如同爆豆一般狠狠的撞击着地面,形成一股比鼓声更振奋人心的进行曲!

    这由三万人整齐划一的呼喊的四个字盘旋在长安上空,仿佛一道冲破天际的气流,这声音整个长安城都为之欢欣鼓舞!这声音也必然让凉国肝胆俱裂!

    杨士奇踏上毅炼大帝特意给他建造的玉白高台,他的心里一阵颤抖,双腿也好像不受自己控制。年仅三十五岁就拜帅北伐,放眼整个中土神州,也没有这么年轻的元帅。

    一个穿着黄色便服的男人站在玉白台上,仔细看去,他的袖口有一条小龙在隐隐的发光。那是袖口绣的五爪金龙,毅炼帝李厉向来不喜欢穿象征着正统的龙袍,就是在这样重要的出征仪式上,他也穿着一身金黄便服。

    李厉的腰间别着一把剑,唐国历来尚武,文人墨客也喜欢在腰间挎着一把剑。与那些花架子不同,毅炼帝李厉对剑术的造诣已经登峰造极,放眼整个大唐,他的剑也是数一数二的。不仅如此,仅仅上任三年,大开洋贸、发展农业、修典立法。

    整个唐国在十五年前被夺取潭州之后的一蹶不振正是被这个人力挽狂澜,在唐国贼寇四起,藩镇割据岌岌可危之时,毅炼帝便以其无上之能力把唐国从悬崖边上拉了回来。时至今日,仅仅发展三年,唐国国内一片欣欣向荣,百姓安居乐业,军队军备充足军容整齐。

    然而潭州,一直是唐国人民心中永远的痛。无时无刻,人们都在渴望收复国土,救出同胞于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