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九十四章 不闻不问

    收费章节(12点)

    第九十四章不闻不问

    “行啊回头妾身就叫人去办”淑贤笑着说道。

    胤礽点了点头,又皱眉道:“不过铺子和庄子见效甚慢,不若孤派人打听打听,或是经商来钱还能来钱更快些。”

    淑贤沉吟半晌道:“经商里的门道可多着呢这事还得从长计议,贸然决定的话可不稳当的。对了,妾身在娘家掌中馈时知道点家里的情况,好像是直接参股一些商户,商户们用玛法的权势保障生意不受官府刁难,相对的每年妾身的玛法能获得一些可观的分红。这种来钱的路子倒是个好法子,只要参股之前打听好商号的名声,别是借了咱家的势仗势欺人或违法就行,不是比另派人去做方便的多么?”

    胤礽想了想点头道:“这些就交给你了孤也不是很明白。反正要人还是要什么的你只管说,把这事办明白了就行。”

    淑贤点头应下。

    两口子商量完正事,又跟吉泰玩了会,这才相伴着回房歇息去了。

    如此过了两天,淑贤先是陆续在京郊买了几座庄子,又派人去关内找些土地肥沃的庄子买下,另外还有江南那边能种两极稻子的地方也不落下。陆陆续续的竟是让淑贤圈中了不少好地方,每年庄子上能收上来的银子也够些基本花费了。

    除了买地这个最安全的赚钱法子外,淑贤又买了许多铺子来。京城的有江南的也有,还有广东那边的也没落下,那头可是有十三行的,吝个铺子做做洋人生意也着实不错。买下的这些铺子,除了各地留下一间以外,剩下的都租出去收年租了。至于留下的这些,看过不少清穿小说的淑贤还惦记着收些洋货运到各地卖卖,好赚些差价呢

    不过淑贤是个挺有自知之明的人。她上辈子就没做过生意,这辈子虽说在伯爵府管过家,在毓庆宫掌过宫务,但这两样都不是做生意。淑贤笃信一行有一行的门道,她既然从没做过生意,那就别想一步登天的美事。

    虽说不少清穿文里的女主都能随便倒买倒卖些洋货和瓷器就能赚的盆满钵满,但淑贤却觉得,若是这招来钱快又多的话,怎么别人不干呢?可别说古代人没有现代人聪明这类的话,淑贤穿过来以后见到的古代人可真没几个笨的。眼光长远的也不是没有,但还真就没听说谁能倒卖点洋货就富可敌国的。

    这里面绝对有门道,淑贤敢肯定。

    于是性子本就谨慎的淑贤只打算小小的试试水,先在广州那边开个小铺子,稍微收点洋货,然后再运到她在江南和京城买的铺子里卖掉。先来上它一轮,见见效果。反正毓庆宫的存款还有一些,淑贤的嫁妆也没动用,暂时还是不缺这门生意的银子的。

    搞定了庄子铺子之后,淑贤才盯上了给商户参股的事。这事其实有点类似于官场上的潜规则了,基本上有点势力的官都有罩着的商人。差别只在商人多少罢了。

    士农工商,商排在最末,那地位都赶不上农民。当然,这只是普遍存在的形势罢了,其实若是经商经的富可敌国的话,那你就牛叉了,就是有一两个酸人埋汰你社会地位低,但大部分人还是会一边心里埋汰一边面上奉承的。

    不过富可敌国的商人绝对少,或者说在这大清朝里几乎就没有。但做到一城一池里最富的商人还是有的,而这些商人为了生意不被地痞无赖和官员捕快捣乱,那最起码是要有个靠山的。有人罩着了,‘官商勾结’了,才能睡个踏实觉不是?这也导致了官员参股商号的情形产生。

    大部分官参股那都是不用掏银子的,只等着每年分红时赚银子就行。

    可这事虽是潜规则,但毕竟没个法律条文明文规定不是?淑贤也担心这种事成为胤礽的‘把柄’,干脆挑好诚信经商的商户后,直接掏银子买股份,这样咱就是投资而不是收受贿赂了。

    淑贤尽一切可能的在不给胤礽揽祸的前提下赚银子,而胤礽则练着忍功整天在朝堂上周旋。

    三月初二这天,十七阿哥出生。淑贤一早听到信后,领着笛儿等人就去了密贵人王氏那。等淑贤到的时候,王氏这已经莺莺燕燕的一屋子女人了。神马佟妃、惠妃、宜妃、德妃啦,成嫔、定嫔、僖嫔、端嫔啦,还有大福晋、三福晋、四福晋、五福晋啦,凡是能来的基本上都来了。

    淑贤一进屋,众人纷纷行礼,淑贤微笑着叫了起,走到抱着婴孩的产婆身边问道:“这是十七弟么?长得真壮实啊”

    佟妃在一旁笑道:“可不是?王妹妹有福,生的孩儿都这么健康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