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二十章 吴郡之战(上)

    初平四年九月二十五,乌江渡口。

    江东军渡江用了近半月的时间,程普低声向孙策赞叹道:“甘宁的部署果然是水上的精锐,江中行舟如履平地,若是没有他们相助,不知我军几时才能踏上长江南岸。”

    孙策正欲答话,突然一愣,脸色微变,他看见地平线上腾起隐隐的烟尘,一阵轻微的震动从地面上传来。

    “急行军!?不知来者是敌是友。”孙策将龙魂枪一横,命全军停止前进,布成防守阵型,一千弩手在阵前排为一线,虚引弓。

    脚下的震动愈发明显,来军人数不多,约在千人左右,远远看去服饰盔甲散乱无章,也未打旗号,但是快速奔行之间队形井然有序,暗合兵法。当先一将资质风流,仪容秀丽,孙策定睛一看,不禁又惊又喜,扬手高呼道:“公瑾!”

    自与孙策分别后周瑜一路东行,沿途招兵买马,汇集了近千人左右。抵丹阳后,其协助吴景招募乡勇,近日正在此间募兵,闻得孙策引兵至此,特来相迎。

    “看来兄长此行大有收获。”周瑜啧啧称赞道,“淮南袁公路果然公卿风范,仗义疏财。”

    “天下乐善好施之人,当推袁公路第一。”孙策不无得意,接着又赞道:“公瑾以一人之力竟能募集兵丁千余,这番才能远胜愚兄,实在令我既感且佩。”

    “兄长莫要消遣小弟。若无此人相助,只怕小弟无所作为。”周瑜挽着身后一人的胳膊,向孙策引荐道:“兄长,这位是鲁肃鲁子敬,临淮东城人,为人慷慨,贤名远播。”

    东吴的第二代大都督此时大约二十岁的样子,身材魁伟,样貌白净,细长的眼睛精光闪亮。孙策本以为鲁肃是个白面书生,不想他竟然生得如此雄壮,当下施礼道:“子敬才名广播天下,在下仰慕已久,今日得见尊颜,实在大慰平生。”

    周瑜玩笑道:“只怕这财名不是那才名,身边哪讨这许多金珠宝贝。”

    孙策微微一笑道:“原来子敬出身大富之家。”

    “岂止是大富之家。”周瑜接口道,“当日小弟募得乡勇三百余人,身上带的口粮自己用尚嫌不够,哪里还有余粮养活他们,一路沿途乞讨,好不凄惶。听闻子敬家中有两个粮仓,每仓各装有米粮三千斛,我便思量着去借粮养兵,若是子敬不给,我不妨学学兴霸,也劫富济贫一次。不想我刚说出借粮之意,子敬便毫不犹豫,立即手指一仓,赠给了我。”

    孙策赞道:“子敬果然慷慨,令人敬服。”

    “小弟知兄长求贤若渴,子敬如此与众不同,我岂能不顺手牵羊,将其拐带过来。”周瑜笑道,“兄长不知,除了两仓共计六千斛米之外,此次我招募的千余士兵之中,一半以上是子敬家中的私兵,兵甲马匹,亦来自东城鲁家。”

    孙策面上带笑,心中却另有所思。鲁氏并非江东的豪强大族,而是同张纮张昭一样因避祸而移居江左。南迁的落魄士族家中便有如此能力,那么作为江东士族领袖的虞魏顾陆四家的实力可想而知。虽然孙策与四大家族已经重新建立了联系,但是对于士族而言,江东在谁治下并不重要,摆在首位的仍是家族的利益,这也正是历史上三国之中吴国政局最为混乱的原因:流亡北士与江东士族互相倾轧,争斗不休,以致最后亡国。

    孙策心中暗道:士族只能利用,不能对抗,但是周瑜、鲁肃、张昭、张纮等人皆是北方的流亡士族,在江东根基不稳,如何能与本土的豪门士族进行较量?这倒是令人颇费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