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49章 缺钱

    巧丽去上学了,作为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贫穷女孩子,大城市天津对于王巧丽来说,繁华得简直像是天国,一切的一切,都与她从小生活的那个小山村,那个寒酸的小镇,实在太不一样了。

    但,在这样的大城市生活,代价也是高昂的。刚到学校的那个星期,王巧丽啃了一星期的干面饼,那些面饼王家坪的妇女主任在家做好,带给她路上吃的。

    王巧丽的身上不是没有钱,但她什么都不敢买。物价太高了,她看着学生食堂的土豆丝价格,都觉得烫手。

    天津虽然很繁华,但王巧丽很想家,很想张寒梅,想回到妈妈身边,和她一起吃着简单的饭菜,和她一起生活在那间像是学生宿舍一样的简陋房子里,安安心心。

    但是她不能回去,不能放弃。王巧丽知道,她身上背负着许多人的期望。这一年的寒假,她为了节省路费,没有回家过年。千禧年的春节前后,这姑娘还在努力抓紧时间打工,为了凑自己下一学期的生活费。

    春去秋来,一转眼两年过去。王巧丽已经习惯了天津的生活,而平安镇上的张寒梅,则又送走了两届毕业生。

    在这两年间,发生了不少事,2000年,国务院授予张寒梅“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01年全国教育工会、教育部授予她“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她现在不仅是逢山县的王牌教师,在整个省里教育系统中,她也是很出名的。

    但张寒梅的生活,却一直没什么变化,她似乎与这些荣誉和奖项无关似的,每天带课、批作业,判卷子,和所有普通老师一样。

    2002年,张寒梅家里的五个女孩子里,有三个考上了大学,另外一个落榜后也去了省城打工,另外一个上高三,很快就要参加高考。

    这两年,张寒梅没有在额外“捡”孩子回家,因为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逢山四中建了个不大的宿舍楼,符合条件的贫困生,可以申请免费住宿。

    再加上冯美兰在县里发起的干部助学活动,这让许多贫困家庭的孩子,有了继续念书的机会。

    县政府还在镇上办了个儿童之家,收养照顾周边村镇的贫困孤儿,两年下来,儿童之家里住进了五十多个孩,人手不够,张寒梅常常义务去儿童之家帮忙。

    县委县政府在冯美兰的带领下,扶贫工作做得扎实,平安镇看起来,比两年前要繁华了不少。

    而学校里孩子上着上着学就消失不见的现象表面上看来,也是少了许多,似乎一切都在越来越好,但张寒梅依旧忧心忡忡。因为她依旧无法阻止贫困家庭的女孩子们,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辍学。

    “辍学率的确下降了,”张寒梅叹着气说道:“但离开学校的大多数都是女孩子。我一家一家去找,辍学理由真是千奇百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