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一章:央兰女官

    “包围大司农府,捉拿严沣。”

    女子声音轻淡平和,只是在例行公事的陈述,没有多的情绪,隐晦的凌厉似划破天际的一道惊雷,不容忽视。

    在末了,轻声加了句:“勿扰民。”

    回应是整齐划一、铿锵有力的:“是!”

    数十名戎装禁军低调谦和地穿过昌都城人头攒动的繁华大道,秩序井然,行动迅速包围大司农府。

    牌匾上金粉镶成“大司农府”四个大字,府门两侧立着深红色雕花华柱,台阶之下有两樽雕工精湛的石狮。华丽气派,彰显大家之风。只是当下物是人非,人景不衬。

    大央朝中,天子脚下的昌都城——掌管国库财产的大司农,搜刮了十数年民脂民膏,贪污不计其数,受贿多如牛毛,在朝野之中巧舌如簧,滴水不漏几次脱险,无人告发,无人检举。

    如今,终于被苏丞相查出有力的证据。

    皇帝大怒,下令诛其九族,上至八旬老妪,下至四岁孩童,一个都不放过!

    皇帝是到了气头上,下达旨意怒气过头。

    苏相劝言——大司农纵有十恶不赦之罪,家中老妪、幼童却未有至其贪污受贿挑拨唆使之罪,当三思而后行。

    皇帝听言,果真沉心思了。

    虽然主犯只有大司农严沣,但他所贪得钱财也供了家眷享用,据此,其余人等即便不死,也只有发配从奴之命。

    严沣入仕三十余载,前半生倒算安宁,至后位高权重,财迷心窍,贪得无厌,走上不归之路。

    他在宫中有亲信耳目,皇帝旨意刚下,便有人马不停蹄告知他。想是还指望他有翻身机会。

    此刻,大司农府中乱成一团,自然不指望会有家仆开门,其中一名禁军上前,一脚踢开了府门。

    苏青时搜查证据以及呈报此事都十分低调,不泄露一丝风声,领旨后立刻前来抓人。即便严沣得到消息,此时也已无处逃逸。

    禁军破门而入,迅速逼向内府。大司农府中众人居然还在收拾金银细软!而严沣滞留在自家密室中,守着他面前成山的金银财宝,珠光玉器。

    可是如何也带不走了。

    严沣为官三十七年,无知觉间贪了十七载。捉拿他的圣旨给了他当头一棒,破灭了荣华富贵的春秋大梦。

    有些东西一旦染上,稍有不慎便步步沉沦,自己还浑然不觉,待惊醒时早已没有回头箭,一失足成千古恨。

    他今年五十八岁,前半生享尽荣华,后半生怎可忍受颠沛流离、衣寒食冷。反正这辈子是享受够了。若是逃,也要带上足够的钱财,能让他下半辈子衣食无忧才好。

    正因有这般“好就要极好,坏就要极坏”的心理,他的胃越来越大,吞下的越来越多,终有今日。

    大司农一事告一段落,大快人心。紧接着,朝中另一位大臣涉嫌赌庄黑钱交易的罪证落实,法难临头。

    那大臣是刚上任没几年的礼部侍郎,姓徐名遣。

    早前,苏青时在朝堂上便参过他几本,他与苏青时并不相熟,话都没说几句。仅有的几句话还是朝堂上的对峙,而苏青时却铁了心盯上他,终于将他老底揭穿,实在可恶。

    “苏青时,我未曾招你惹你,你为何如此针对我!”

    苏青时平静道:“苏某不针对任何人。徐侍郎为官不正,何以为民。”

    禁军出马,大理寺听审,徐遣心知必死无疑,临死前仍惦记与苏相前番过节,碎道:“苏青时,水至清无鱼,你真以为能把混乱的朝堂清理干净?我呸,痴人说梦!你们苏家国相之门,哪一代苏相如你这般吹毛求疵,百般挑剔!”

    这个徐遣倒有一副好口才,一路压至大理寺,他说不绝口,条理清晰,几乎不带重复的。

    苏青时如一尊石像,不回应,也未制止。铁打的清冷面容纹丝不动,只会衬托她周身不染纤尘的气质。

    “苏青时,将我们这些人绳之以法,是你寻求高人一等的满足感么?你可知,自己得罪了多少人?呵,悠着点你的小命。”

    已到大理寺,被禁军推着,徐遣连番踉跄,仍口不停歇:“苏青时,朝廷除了你自己,所有人都被你参过,你在大央朝不好混啊,一介女流,仅靠倍受帝宠能撑到几时?呵呵,等你人老珠黄,你以为皇上还会这般宠你?”

    那边,苏青时仍是面不改色,步履均匀。

    徐遣简直跳脚:“苏青时你不是人!”

    一个女儿家听到这番管他是真是假的羞辱话,脸色怎么也不该这样纹丝不动。他费了半天口水,换的仍是她雷打不动的冷漠表情,啊啊啊实在可惜!临死前也没见到这位为官才一年半载、众人暗称青面阎王的苏丞相脸上有半分难堪。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越让人想要看到她脸上不一样的表情,是大喜也好,大怒也罢。但是都没有,她的脸上除了不食人间烟火的冷漠,只有偶尔的蹙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