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31章 第 31 章

    郭嘉说的话仿佛是预言。

    除夕刚过, 晋阳城就起了风波。

    在一片热闹与喧嚣中,无数披坚执锐的士兵突然出现,肃然下了全城戒严的命令。

    欢快的节日气氛瞬间被打破。百姓们惶惶不安地赶回家中,生怕自己陷入了什么不可名说的争斗之中。

    很快, 他们就听到了街道处传来的冲杀声、打斗声以及歇斯底里的呼喊声。

    心里感到惶恐、感到不安, 然而人类的好奇心又驱使他们透过门窗的缝隙往外看。

    外面的场景是他们这辈子从未见过的。

    那些面色冷峻的甲士,毫不犹豫地破开了簪缨大族的门;那些往日高高在上的贵人, 狼狈万分地坐在囚车中哭嚎;那些他们从未见过的金银珠宝, 一车一车地被运出来……

    他们不胜唏嘘地看着这些情景, 同时隐隐约约地意识到:似乎有什么东西要改变了。

    次日清晨。

    昨日的种种风波仿佛都已经停止, 晋阳城又重新恢复了宁静祥和。

    在家中待了一天的百姓试探性地打开了房门,果然没再看到那些身着甲胄的士兵。遂安安心心地走上街道, 和自己的街坊邻居交头接耳地探讨起了昨日的变故。

    “这是发生了什么,昨日为何会出现那么多官兵?好多贵人的家都被抄了。”

    “没错没错,连最最鼎盛的那个王家也被贴上了封条。”

    “你们看见没?我昨日看见官兵运走好多珠宝嘞……”

    ……

    交谈间,却有许多穿着玄色袍服的小吏忽然出现。

    他们神色严肃,仪表整齐, 人手一张淡黄色的大告示。在众人不解的注视中, 这些小吏仔仔细细地将手上的告示张贴在了晋阳城的大街小巷。

    然后不约而同地开始了宣讲:

    “别驾王皓欺上瞒下,作恶多端, 犯下不计其数的大罪。幸有使君明察秋毫,将罪人及其党羽绳之以法。现将其罪状公之于众。

    其一, 欺压百姓,侵占良田, 以不法手段侵吞三千五百顷田地;

    其一,中饱私囊,克扣军饷, 于初平元年恶意吞没外出军队的粮饷;

    其三,欺男霸女,逼良为娼,纵容族中子弟迫害无辜之人。”

    这样的声音回荡在晋阳城的每一处街道。越来越多的百姓被吸引,朝着宣讲的小吏靠过去。

    “朗朗乾坤之下,竟隐藏着这样的滔天罪恶。张使君甚为愧悔,特令我等告知大家:凡是受到欺压,身怀冤屈之人,皆可到州府申冤。”

    话音刚落,人群之中便有好些人失了态,语气不一地问道:“此言当真?”

    “可是当真?”

    奉命来此的文吏早有准备,面对众人的质疑也丝毫不慌,坦然自若地回道:“千真万确,毫无虚言。”

    “无论你状告之人是何等身份,一经查实,使君皆会按律惩处!”

    晋阳城,州府。

    这是新年后的第一次集会。

    与年前的几次集会不同,今天官署内有不少空出来的席位。

    这些席位原本的主人,有的已经被革职查办,有的正在晋阳城的地牢做客,有的已经人头落地……

    剩余的人看着这些空出来的席位,无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他们怎么也没想到,那位看着软软弱弱的少女使君,甫一出手,就是这样的雷霆一击。

    实在是令人措手不及。

    “……我欲招徕流民,予其粮食,耕地,良种,农具,使流民在并州扎根。诸君意下如何?”

    还是年前的那个提议,但在座的官吏已经没人再敢轻视张晗了,纷纷出言附和。

    张晗淡笑,满意地点点头,“如此甚好,只是,诸君理政时可千万要用心,切勿再像之前那般阳奉阴违了。”

    众人汗颜,不少人的脸色更是唰地一下白了。

    张晗饶有兴趣地欣赏了一下众人各式各样的神色,直把他们看得毛骨悚然、冷汗涔涔,方才大发慈悲地略过了这个话题。

    在此之后,张晗又接连提出要整顿吏治、扩充军队、选取新吏等事宜,全都没有受到什么阻拦。

    她心情大好,便准备提点提点底下的人,“古之先贤云修身齐家,诸位可别只顾前者,而忽略了后者。”

    在座的都是聪明人,很快就联想到了州府门口那些专门为百姓写状纸的属吏,以及家中那些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感激涕零地谢过了张晗。

    “如此,今日便散会吧。”

    张晗刚想起身离开,治中郭礼就先她一步出了列,说道:“下官年老体衰,恐难再担此要职。还望使君允准,让某辞官归隐。”

    张晗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

    她前些日子派人调查的大族可不止晋阳王氏这一家,自然也十分清楚:这些世家大族没一个是完全干干净净的。

    她只拿晋阳王氏及其党羽开刀,而暂时放过了其他大族,只不过是怕这些人狗急跳墙,联合起来叛乱罢了。

    如今郭礼提出辞官,可是在代表太原郭氏退一步,让她不再追究以往的事?

    “治中刚过知天命之年,正是老当益壮的年纪,何来辞官归隐一说啊?”

    郭礼神色不变,对张晗长揖一礼,“下官早有力不从心之感,如今只不过是顺势而为,望使君允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