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一卷 初到汉末,忽悠名士 第二十一章 笛声悠悠

    虽然陆风感觉自己很清醒,可还是喝多了。第二天醒来一看,又是日上三竿了。

    等陆风梳洗完毕,到了大厅一看,只有陈宫崔言陆安三人在座。原来,赵云等人又去王越的武馆了。于是,陆风便赶忙风风火火的吃早饭,也想早一点去武馆。

    当然,陆风又不免责备了陆安一番,埋怨陆安不早叫自己起床。而陆安又是一脸的委屈和无奈。

    见他这样,陈宫笑着说道:“子城,你不必埋怨陆安,是我不让他叫你的。今天恐怕你是去不了武馆了,你看这个。”说着,陈宫递给陆风一个请柬。

    陆风仔细一看,原来是老师蔡邕请他晚上去赴宴。一想到赴宴,陆风就知道这又是一个给自己造势的活动。

    陈宫又接着说道:“伯喈先生让你好好准备一下,并早一点过去。”

    陆风点了点头,便开始慢吞吞的吃早饭。熟悉陆风的人都知道,陆风吃饭很慢,因为他总是在吃饭的时候思考一些问题。所以,陈宫等人也不打扰,任凭他慢悠悠的吃着。

    吃罢早饭,收拾妥当以后,陆风便和陈宫崔言来到了蔡府。

    到了蔡府一看,众人都在忙碌着,只有蔡琰象没事的人一样,坐在大厅里和王粲钟繇说笑着。

    见陆风来了,蔡琰笑道:“我们的新亭侯陆大人到了,陆大人可真忙啊,好几天都见不到人影儿。”而王粲和钟繇二人则赶忙上前施礼。

    陆风赶紧还礼说道:“二位自家兄弟,不必如此客气。”随即又对蔡琰说道:“妹妹取笑人的水平是越来越高明了,不知道妹妹诗做得怎么样了?”

    蔡琰一撅嘴说道:“你天天忙着国家大事,哪有时间教我作诗呀。现在我们刚把拼音弄明白,你说的什么平仄啦,压韵啦,对仗啦,我们都不明白,正好你来了,现在赶紧给我们讲讲吧。”

    陆风说道:“我不也是刚刚才有时间吗,妹妹太过心急了呀。至于律诗的一些规则,我也正在摸索着,正好我们可以一起探讨一下。

    平仄吗,我个人的观点是,阴平阳平都是平声,而上声和去声为仄声。律诗要求每句平仄相间,这样读起来才有节奏和韵律。对仗吗,是专指颈联和颔联而言的,首联和尾联则不用对仗。并且,律诗一定要遵守粘对原则,而且,必须压平声韵。所以,律诗的平仄是有规律可寻的。”

    见众人仍有些不解,陆风便道:“拿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而言吧。他的平仄规律便是”

    终于,在陆风的举例讲解下,蔡琰等人终于掌握了格律诗的一般规律,同时,在陆风提议下,众人又开始研究格律诗的压韵方法。

    不知不觉中,蔡邕已经下朝回家了,乍一听闻格律诗的做法,大感兴趣,若不是晚上还有宴会,蔡邕真的要好好研究一翻了。

    而蔡邕回来不久,众位大臣也陆续的到了。

    首先到的是太傅马月碑。

    马月碑一看见陆风,便哈哈大笑,说道:“这位可是‘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陆子城?”

    陆风只好谦虚的说道:“一时拙作,太傅大人见笑了。”

    马月碑笑道:“这还是拙作?此诗大气豪放,风流倜傥,开一派之诗风呀,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呀。”

    马月碑的话还没有说完,只听一人笑道:“什么千古名篇呀?能否比得上‘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的《将进酒》呀?”

    陆风回头一看,说话的人正是太尉杨彪。于是,便赶忙向杨彪施礼,马月碑也过来和杨彪见礼寒暄。

    三人正在说着话,只见一人摇摇晃晃的从外面走来,一边走一边吟道:“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好诗啊,好诗啊,今天可要多喝几杯。”

    三人一看,来人正是以好酒出名的中郎将朱俊。

    见朱俊如此陶醉的样子,三人不禁哑然失笑。

    随即,众位大臣便一个接着一个的到了。陆风放眼一看,来的人还真不少,基本上可以说是一个小朝廷了。并且,河东卫家父子也来了,即卫廉卫子复和卫弘卫仲道。

    一见到卫家父子,陆风心头便一阵不舒服。不过,表面上还要装做很亲热的样子,和卫弘称兄道弟的,可心里却在盘算着怎么搞倒他。而最后一个到的,就是大将军何进。

    见众人到齐,蔡邕便宣布宴会开始。

    酒菜摆放完毕,蔡邕便首先敬了大家一杯酒,自然,作为半个主人的陆风,也跟着蔡邕随声附和着。

    敬过众人以后,便是敬大将军何进了,毕竟这里面众人之中他的官职是最高的,而地位自然也是最尊贵的。何进略做了一番推辞,便和众人同饮了一杯。

    蔡邕敬完酒,自然便是陆风的表现机会了,当然,陆风也只是敬了众人一杯酒,毕竟,他还太年轻,资历尚浅呀。

    三杯酒过后,宴会才算是正式的开始。于是,众人便开始相互的敬酒攀谈着,而陆风顺便也把陈宫和崔言介绍给众人。其他人到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只是荀攸却很惊讶,竟然和陈崔二人谈得很投机,这让陆风很是不解。

    几杯酒下肚,众人都兴奋了起来,而酒宴到了中间环节,也确实需要一些东西来助兴了。

    于是,大将军何进便提议道:“久闻伯喈先生琴艺高超,世所罕见,不知今日能否让我等一饱耳福呀?”

    蔡邕笑笑说道:“原本大将军有此提议,理应效劳,只是今日在下忝居东主,更应陪各位畅饮才是,所以,今日实不便抚琴呀。不过,既然众位有此雅兴,邕也不能无动于衷,所以,今日就由小女代劳为各位抚琴一曲吧,希望各位不要嫌弃呀。”

    原本听到蔡邕的推辞之意,众人都有一点失落,不过又听说由蔡小姐代劳抚琴,众人不觉得又高兴了起来。

    何进马上接着说道:“今日能听到蔡小姐的仙音,也是人生一大快事呀。”

    于是,众人便纷纷附和,请蔡琰出来弹奏一曲,而陆风等人,心里也是多了一份期待。

    在众人的期盼之中,蔡琰终于出场了。

    摆好古琴以后,蔡琰便对众人深深一揖,说道:“由于家父身为东主,不便脱身,所以,今日抚琴之事,便由小女子代劳了,希望各位大人不吝赐教。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而今春光明媚,万物复苏,一切欣然雀跃,融融可爱。琰偶有所感,拙成一曲,托前人之名曰《阳春白雪》,今日便为各位大人奏来,望各位大人不吝赐教。”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请蔡琰快些弹奏。

    片刻之后,一阵叮叮咚咚的琴声便传了出来。

    那琴声婉转,悠扬,渐渐便弥漫在了整个大厅,也弥漫在了众人的心里。在悠扬的琴声里,时间静止了。

    在琴声的指引下,众人来到了初春的郊外,来到黄河岸边。

    此时,积雪还没有化净。那缠绵的积雪,伴随着潺潺的流水,还有那块块浮冰,一起从天边流向了远方。那汩汩的情势,那哗哗的声音,昭示了一种鲜活的灵感,在天地之间,唱响一曲生命的音符。

    河岸的青草随意勃发,有的已漫野成阵,有的还点点斑斑,更有的,还仅仅只是一个鹅黄色的嫩芽。但在料峭的春风中,他们却无拘无束,愤怒的成长着。

    沿着河岸,越往前走,野花越多,而水面也越宽阔,积雪和浮冰也越少,水的响声也越大。野花似乎很挑剔,总是和成片的野草一起安家,好能凸显出她的娇媚。

    时而,也有几只蝴蝶飞在花草之间,深深浅浅,轻轻款款,真不知道她们在寻觅着什么。但几只新燕,却不象她们一样的悠闲,“唧”的一声掠过水面,又轻盈的飞向了天边,来来去去,总是那样的匆忙。

    终于,没有了积雪,也没有了浮冰,更没有了风。河面也宽阔得没有了边际,而水流却缓缓的徇徊而不进。水在流,但却异常的宁静。而河岸却变得喧闹了,成群的蜜蜂蝴蝶飞在花丛之中,忙碌得让人赞叹。而在片片野花的掩映下,那簇簇的青草,反而成了点缀。

    尽管,河岸很喧闹,但却也异常的宁静。而在天地之间,似乎一切都是宁静的,没有一丝的声音。因为琴声已经停止了,尽管众人还在呆呆的出神。

    默然之中,不知是谁叫了一声好,众人才猛然间醒悟过来。

    只听司徒荀爽叹道:“想不到蔡小姐琴艺竟如此绝妙,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呀。伯喈有女如此,真慈父呀。”

    司空黄琬也叹道:“伯喈教女有方,真吾等之榜样呀。”

    众人也纷纷附和着,赞叹之声不绝于耳,而陆风,却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见众人赞赏,蔡邕赶忙谦虚的说道:“她还是小孩子,诸位太过誉了,莫要宠坏了小孩子呀。”

    蔡琰见众人夸奖,心中也十分得意,看着众人赞叹佩服的表情,蔡琰真觉得自己此时象公主一样。

    确实,人家蔡琰从小就聪明伶俐,读书过目成诵,经史典籍无一不通,所以,小小年纪便才名远播。而今天,蔡小姐琴艺将和她的文才一样,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一个经典传奇。

    正当蔡琰志得意满时,她忽然发现陆风没有过多的赞赏,而是眉头紧锁,一副讳莫如深的样子。看到自己的子城哥哥这般表现,蔡琰心中大为恼火,便道:“不知新亭侯陆大人觉得此曲有何不妥?还望不吝赐教。”

    见蔡琰发问,众人便不约而同的注视着陆风,看陆风如何解释。而陈宫和崔言也为陆风捏了一把汗,不知陆风是怎么想的。

    见众人都在注视着自己,陆风知道自己真正的表现机会到了,前世的才子,今生终于可以展示自己的庐山真面目了。

    于是,陆风起身郎声道:“蔡小姐的琴艺,确实精妙绝伦,让人叹为观止。然风认为,乐者,当发于心,止乎情。所以,吟诗当言其志,奏乐当歌其情。抚琴之事,当抒情以自解也。而蔡小姐之抚琴,是为抚琴而抚琴,非抒情也。故此,风认为蔡小姐之琴音太过清润,缺少含蓄的情感依托,故此,虽能令人陶醉,却只限一时,但要打动别人,恐怕不易。此为风之一知半解,坦言告之,望蔡小姐莫要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