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三章:偏了三点七度

    午后的七月阳光,是那么的刺眼。虽然有海风从远处吹来,可是热依然是每个在阳光下匆匆赶路人的共同想法。

    叶天婉拒了母亲要自己在家再休息几天的劝告,以不可奉告摆脱了妹妹死缠着问叶天如何知道妈妈粥里没有放盐的追问,来到了大街上。他想尽快去找一份工作,多少贴补一点家用。

    南江市,是一座新兴城市,随着华夏国航天研究院、航天学校、航天器制造中心的陆续迁入,这座城市俨然已经成了国人心目中的航天城。东面环海,北面与南面均是平原,只有西面有一些小山丘。名气的增长,使得四面八方的国人也涌入这座城市,寻找自己人生的际遇。

    自己应该找一份什么工作呢?叶天思索着,航天梦是自己的唯一理想,可是却过早的夭折。没有学过什么技能,再看看自己的小身板,叶天长长叹了口气。路在何方。不能,不能这么快就灰心丧气。在妈妈面前刚说的话怎么轻易的就改变。叶天加快脚步,向着自己的母校——南江市第三十七中走去。

    他记得学校正有一个施工队伍,在新建学校的图书馆大楼。这是南江市华氏房产开发集团捐建的,叶天作为学生代表,还在开工仪式上做了感谢发言。去那里看看,应该有自己能做的活吧。

    人一旦有了目标,走起路就有了方向。叶天几乎是一溜小跑进了熟悉的校园,直接来到了图书馆的施工场地。

    第一层的大殿即将完工。十八根直径在三米以上的立柱将支撑着今后八层高的楼房。整个施工现场显得有几分安静,吊机、搅拌机都静静的停着。不远处的阴凉地,三三两两的工人或睡或坐,显然在等待日头偏西后,好开始下午的工作。

    叶天正好奇的打量着诺大的施工现场,一个声音从前面传来,“哟,这不是我们三十七中的叶大才子吗?怎么上我们这里来视察了。”

    循着声音看去,原来是一个小工头,平时叶天与他倒有几分熟识。“是王叔呀,您好。”叶天跑了过去。

    被称做王叔的工头拍拍屁股上的灰,站了起来,“这里可不是你们学生娃来的地方。小心哪里掉一块砖下来,我们可赔不起明天的大学生哦。”周围的几个工人也跟着哈哈的打趣起来。

    “王叔,我可不是来玩的。我是想来这里找份工做。您看,可以吗?”叶天知道工人们的打趣声中是善意的。

    “你是来找工做?”王叔像是听见了一个奇异的新闻一样,围着叶天转了一圈,“你看看,我的手下,有哪个像你这样的小身板。你这身坯,抬不了砖,架不了梁。还是去华夏路上的写字楼看看有啥靠动笔就能做的事吧。”

    工人中一个稍上了年纪的看着叶天窘态,上前解着围,“孩子,听我们的。这里是粗活,不是你这种文文静静的学生娃可以做的。”

    “唉哟,黄总,哪阵风把您吹到我们这灰尘满天飞的地头来了。”王叔突然眼睛一亮,顾不上叶天正准备张的口,大步向前迎去。

    五六个人正从那里走来,走在前面的戴着副大眼镜,刮得很白净的面,手中拿着一大卷图,边走边对身边的助手不停的说着什么。他正是王叔口中的黄总,华氏集团首席监理工程师黄俊彦。

    “黄总,这大热的天,走走,去那边喝杯冰镇水。这监理的事,就派你手下来看不就成了。您老还用费这么大的劲吗?”王叔讨好的想接过黄总手中的图纸。

    黄总让过一边,“老王,你来得正好。十八根立柱已经完工,符不符合施工图纸,可是影响着下一步的工程。你就带我们从一号柱开始核查。”

    那几位助手身上背着重重的测量仪,原以为顺着王工头的话,黄总会先休息一下,哪想还没喘口气,就得开始摆弄背上的铁家伙。

    叶天这时也跟了过来,看着比他年长五六岁的那几个年轻人正在架起一部部仪器。他们不时的在本子上记下几个数据,再翻开一个小册子进行对照。

    太阳光这时已经向西倾斜,人的身影和立柱的影子叠加着。时间已经是下午三时了。

    看了一会,叶天觉得索然无味,不禁自言自语的道,“太复杂了,不就是偏东零点6度吗。”

    他的这句话,对那几个正在忙碌的年轻人来说,还不如来一阵风会使人有感觉。黄工的耳朵轻轻的颤动了一下,他一向对数字非常敏感。

    “黄工,第一根立柱的测量出结果来了。”一个助手带着报功的语气道,“与设计图相比照,第一根立柱偏东零点6度。完全符合误差值内。”

    “你说多少?”黄工似是没有听清,追问了一句。

    “黄工,是偏东零点6度。”助手提高了几个声贝。

    “好,继续测量第二根立柱。”黄工微微看了叶天几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