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六十九章 天下局势,河中战况

    “子芸如今平定京都,官居何职?”子华卧病数日,发生最新的具体事项倒是不知。

    “圣上视子芸为中兴之将,将北衙禁军尽数托付之,已然是北衙都指挥使一职了。”刘先琦大笑道。

    “哦?那还真是有意思了。”韩子华玩味地看了萧天行一眼。

    萧天行尴尬地拍了刘先琦了一巴掌,道:“哪壶不开提哪壶。”

    “神策军子芸应该尚曾掌握吧?”韩子华笃定道。

    “神策军尚在宦官韩全诲手中,说来惭愧,北衙十余万禁军,我只掌握两万四千耳。”萧天行叹道。

    “可以理解,时间尚短,掌握两万禁军已经是不错的结果,不过——再收五万,也未尝不可,神策军又未必是一块铁板。”韩子华先是点头,然后又是轻笑道。

    “南衙之人是谁统御?”

    “建宁王世子,李翩鹤。”

    “宗室?”

    “不错。”

    “近来朱温还写过书信叫我投效,我也丝毫不理睬。”萧天行又回想起前几日不知哪里来的密信。

    “看来还有变数。”韩子华沉吟道。

    “我觉得韩全诲和李茂贞肯定会有所行动,并且圣上那边也不会无动于衷,等朱温拿下河中,三股势力风起云涌,必有一番争斗,我等如何取得最大的利益?”萧天行将自己的猜测说出,目光指向韩子华,希望他能有中肯的建议。

    “是啊,子华,你有好的计策便说出来吧。”刘先琦也急道。

    “哈哈哈,子瑜莫急嘛,子芸的猜测倒是与我相差无几。”韩子华笑道。

    “你看,陛下将最难掌握的北衙给了子芸,未尝不是利用子芸掌握北衙禁军,顺便打压宦官,这样自己好坐收渔翁之利,那韩全诲岂会甘心,定会寻求外援,凤翔的李茂贞就是最好依仗,帝党若是真想对韩全诲动手,那无兵权的圣上岂能反抗?”

    “你的意思是韩全诲会劫持陛下?”刘先琦道。

    “非也,而是挟持陛下到岐王李茂贞处,寻求庇护。”萧天行将后面的历史说出。

    “不错,正是子芸所说。”韩子华对萧天行敏锐的观察力感到满意,这才是吾之明主。

    如果他知道萧天行是穿越过来的,后面的事情早就知道了,不知道会怎么想....

    “若是崔胤和皇帝决心除去宦官,那韩全诲气急败坏下一定会挟持皇帝至凤翔,若朱温已得河中,制霸河北,崔胤再联合朱温,发矫诏,那韩全诲一定惶恐,卖力帮助李茂贞,这样岐王和梁王必有一争啊。”

    韩子华顿了顿,又道:

    “若是朱温打败李茂贞,欲要挟天子以令诸侯,兵入长安,那天下诸侯定会奋力讨伐,莫如汉末十八路诸侯讨董一般,朱温恐怕会退让一二,退兵京畿,围长安而不入,诸侯势大,朱温恐不敌,就算如此,这一盘棋也算下了一半。”

    韩子华将心中预测尽数说出,道不出的俊逸光彩。

    而他对天下大势的看法以及今后走向的预测在萧天行看来亦是精准,可自己是穿越来的,人家可是完全靠的自己的分析能力,这岂能同日而语?虽说韩子华肯定看不到后来朱温兵入长安,将各路诸侯一批一批杀的大败,天下人莫能阻挡,朱温终于成功行曹贼之事,内宦外藩相争的最后下场是让朱温得利,可他要真能预测这些,萧天行就真的要怀疑他的身份了。

    “子华精通谋划,眼光深远,真当世贤才也,行有失礼数,尚请子华勿怪。”萧天行上前深深一礼,佩服的说道。本来觉得叫声“小样儿,可以啊”显得亲切,可一想绝对不妥,这个时代的士子最重的就是礼数与诚意,否则刘皇叔也不用三顾茅庐,还要备上重礼,如此贤才自己可千万不能随意待之。

    “子华一言当真是醍醐灌顶啊!”刘先琦恍然大悟的样子,怎么看都十分滑稽。

    “对了,子芸,以前也没看你对子华如此礼遇,如今怎么转了性子了?”他又嘲笑道。

    韩子华淡然一笑,并不多言。

    “那天子接下来会具体行动会是什么?”萧天行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