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三十五章 行军

    大军浩浩荡荡,出城已过一天,此次出兵朝廷支配有八百马匹,其余萧天行自备,他满打满算也才凑到一百匹马,就是说,他只有九百轻骑。

    自从上次请求父亲要广陵送物资过来,物资倒是不缺,缺的是马匹,是士兵。

    路上

    “此次扬州叛乱不知少主有何想法?”钟季平骑在马上,问道。

    “我自小在扬州长大,我从萧家离开扬州至长安后,不过数月竟发生叛乱,其中必有蹊跷。”萧天行沉思道。

    “子期,你觉得扬州为何叛乱?”萧天行反问道。

    “回少主,属下猜测是扬州城百姓不满大唐官吏的治理,加上有人为非作歹,背后推波助澜,才有此乱。”钟季平只是猜测道。

    “哼,”萧天行冷哼一声,“当初我父亲坐镇扬州城时,百姓生活安康,何来不满叛乱一说?等到我们一走,这广陵便乱了,这也太巧了些。”

    从长安到扬州,分别要经过朱温,杨行密的地盘,扬州属于杨行密的势力范围,而扬州叛乱,对于杨行密来说是一件有比较重大且有影响的事情,他肯定也会出兵平乱。

    因为杨行密在历史上是一个忠于大唐的人,此人在朱温称帝后,仍然使用大唐的年号,不称帝不逾越,很贤明英武的一位君主,可惜死的早了些,不然自己儿子也不会被手下将领篡了权。

    自从杨行密于杭州大败钱镠的军队并活捉其大将顾全武。经过长期混战,杨行密在江淮一带逐渐站稳脚跟。所以在天复二年(公元902年)进封吴王。

    杨行密于江淮举起割据大旗,遏止朱温南进步伐,成功避免全国更大范围暴乱。其奠基之吴国,实现由藩镇向王国的转型,南方割据势力与北方中原政权并存的局面得以实现,为南唐奠定基础,开启唐宋之交政治整合和经济文化中心南渐先河,有“十国第一人”之誉。

    如此英雄豪杰,可以是我自立门户前可以依靠的人物。

    “此次叛乱头领是何人?”

    “是一个读过点书的农民,名为王毅。”钟季平恭敬的回答道。

    农民吗?

    此去扬州最快需要十天,在此间若以最短路程走的话会经过大量由朱温掌握的地方,所以自己需要绕路,要从同样忠于唐的赵匡凝的势力范围内借道,赵匡凝和杨行密是一伙的,这样走安全。

    “传令下去,我们向江陵方向出发,绕路向扬州出发。”

    “是,少主。”

    “少主,为何不走最近的路程?”萧健问萧天行。

    “若是最短的路程,路途一半都是朱温的势力,朱温的心思,想必你也了解吧,只怕他不会这么轻易让我过去。”

    “虽是如此,可是朱温会明目张胆的动我们吗?”

    “我们是以平乱的名义去往的扬州,而且是皇上亲自下令,若是朱温中途耍点手段,我们这七千‘精兵’一旦有了大批折损,那扬州就无法平复,对于皇上来说,却是一场极大的危机啊!”

    “少主所言甚是。”

    “而且,别忘了我们所带领的七千人马可是那群阉人挑剩下的。靠这些人马不可能平复扬州叛乱的,难道你认为我们能在朱温的地头上招募士兵吗?绕开朱温,到赵匡凝和杨行密的地头上,我们才可以招兵,才能平复扬州。”

    “通知将士们,今日我们连夜赶路,不作歇息,赶到邓州再进行休息。”萧天行发布施令道。

    “就怕那些刚来的士兵坚持不住。”

    “也好,锻炼锻炼他们。离目的地还远,应不会有什么不长眼的出来突袭的。”

    …….

    “皇上,萧天行已经出发。”一旁的崔胤道。

    “好,这次萧天行前往扬州,阉人当真拿出了一万军队,只可惜全是些老弱病残,不然也是大大赚到了。”

    “陛下,此去扬州路途遥远,臣恐怕萧朗将在路上会出事。”

    “崔相在担心些什么?”

    “臣怕那群阉人会在路途中迫害萧朗将。”

    “如果萧天行是个聪明人,那么他就不会走最短的那条路。”

    “陛下之言是极为看好萧郎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