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二十九章 诗词大会,萧郎纵词(下)

    花秋水这时也盯着萧天行看,她也是刚刚才发现这我萧公子也在此处,心中也十分期待,他能做出怎样的诗。

    就在众人纷纷讨论的时候,萧天行最先停笔,面上十分淡然,毕竟他是默诗,能快就快吧。

    “难度最高的一边竟然先作完了?”

    “是啊,虽然我是第一次见他,但是现在看来,萧公子的水平也是十分出众。”

    “那也不一定,快不一定好啊。”

    ............

    冯公子见此先是惊异,他居然比自己快,可恶,快也不一定做得好,哼。

    又过了一会儿,他也作完了。

    蔡庆书一首一首的看,先看左边冯公子的诗,看完后不禁说道:“还不错。”冯公子一脸得意。

    看向右边看到萧天行的诗,发出一声惊异:“怎么是词?”

    “刚刚不是说了可以写词吗?”萧天行说。

    “无妨,只是很少见到罢了,毕竟写诗的比较多。”言毕,蔡庆书又仔细的看了起来,一边看词,一边嘴里发出“啧啧”的声音。

    “当真是意气风发,立志高远呐,说到老夫心坎了里去了。”蔡庆书看完,脸色变得红润,好似激动所致,同时也十分感慨。

    这一说更让在场所有人心底里痒痒的。

    “蔡老,麻烦您老家人念出来吧。”

    “是啊,我等心里十分期待啊!”

    “好好,不让你们等急了。”蔡庆书笑着先拿起了冯公子的写的诗。

    朗声道:“

    “沫雪弄锦霁,萧月上初弦。

    天井凭泥轼,风物尚无边。

    柳岸枯树下,浮萍惹人怜。

    来岁今朝里,人行长安城。”(南宋状元姚勉的诗改编)

    这诗一念完,许多人都叫好,这首诗不仅有萧天行的名字在里面,连冯公子他自己的名字都有!

    只不过风与冯对的不是很好,但是也是一首好诗。

    连第三的黄汝臣也点点头,表示肯定。

    萧天行却是一脸淡定,丝毫不慌张。

    李韵康也在细细品味这首诗,“柳树下池塘里,浮萍孤寂惹人怜爱,飘零的小雪沫想要抚慰覆盖,也无能为力。”

    “诗的前三句,表现出了一种形单影只的孤寂感,但是最后一句反转,隐晦表明了自己对仕途的自信,十分好啊。”李韵康倒是分析的条条是到。

    蔡庆书却是感觉少了一丝味道。

    因为诗人是伟大的艺术家,而不是文字工匠。

    它不是文字和词语的堆砌。

    诗要写出来一种胸怀,一种境界。诗词是纯粹的,

    玩弄诗意是不可取的。

    “萧公子的诗呢?”有学子才想到,还有一人。

    蔡庆书脸色开始认真起来,拿起诗,高声吟道:“江城子·虢州出猎。”

    “还有题目?”全场安静下来,只能听见呼呼风声。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读完这首词,蔡庆书只感到浑身舒畅淋漓,鬓微霜,又何妨?这首词深深打动了蔡庆书,一直得不到宣泄的怨火,从这首词里迸发出来。

    这是一首一位老人为视角的词,表达了征战沙场的意愿。假想身份是诗词常有的事,也不奇怪。

    但是这首词念完,全场的人都还沉溺在漠北的意象里。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妙啊,真是令我等热血沸腾!”

    “西北望,射天狼!好英武的描写,此句妙极!”

    “此诗意境绝了!”

    花秋水眼中异彩连连,暗道,萧公子当真是完胜这群纨绔子弟。

    ......

    缓过神来后,众人纷纷争先说出自己的感受。

    “这首诗仿佛身临其镜一般,朗朗上口,读毕令人神清气爽。”李韵康反复的念叨这首词,好似要背下来一样。

    李翩鹤眼中爆发出一闪而逝的神采,然后点点头,“此词妙极。”

    为首几人也不禁点头,这词确实是佳品。

    李翩堂则是目瞪口舌,嘴里不停的说:“怎么可能?怎么可能.....”

    冯公子脸色惨白,他看全场人的反应就知道,这场是他输了。

    “这场,我判萧天行胜,你们可有异议?”蔡庆书问向几百人的学子。

    “没问题。”

    “这首词比前一首不知好了多少倍,我们没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