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75章 粮食问题

      萧越什么时候回来她不知道,什么时候走的也没听到动静,只在起床的时候看了下旁边的床单,是有人睡过的痕迹,才知道他是回来睡的。

  全家数她起得最晚,只能一个人用早膳,小石头在边上时不时啊一口凑热闹。昨天喝了酒,今天有点败胃口,甜腻的想起来就反胃,就让厨房专门做了几个辣一点的凉拌小碟就着喝稀饭。

  所谓凉菜,不是木耳就是黄瓜丝、要不就是生萝卜丝,蓝轻言跟肖嬷嬷说:“好想念花嬷嬷做的小菜,酱黄瓜、腌菜、萝卜干!!!这种时候吃再适合不过了!”

  肖嬷嬷在边上听了也觉得馋,那些小菜别看不起眼,吃几口胃口立马打开,也笑着说:“娘娘说得奴婢也馋了,花姐姐是南方人,做这些最拿手了!”

  有人附和,蓝轻言立马来劲,转头问牵着小石头走路的于公公:“于谦,你找去大山村请人的人出发了吧?要不你再派个人去大山村把花嬷嬷接来?!哎呀,走的时候想着怕他们不适应太子府的生活,现在又觉得离不开她!”

  于公公点点头:“酿酒的村民估计这一两天就到,花嬷嬷这边我等下就派一个管事去接,娘娘不说奴才也想念她做的菜了,总觉得府里厨师做的辣味菜并不正宗。”

  府里的厨师做的所谓辣味,只是看起来像那么回事而已,北方人很难找得到南方人吃辣的精髓。她从来没在任何一盘菜里尝到花椒味,辣椒就是要和花椒一起用,炒出来的菜才有灵魂。

  提起酿酒师傅,蓝轻言又问于公公:“这几天都在忙,忘记问你庄子准备得怎么样了?”

  于公公把小石头的手递给灵霜牵着,跟蓝轻言说了句娘娘稍等,就从衣袖里掏出一张纸递给她:“奴才还想等娘娘吃完再说这事呢,这是奴才根据庄子大小画出来的作坊图纸,娘娘看看有什么需要改动的。”

  蓝轻言已经吃的差不多了,就丢下筷子示意剑萍找人来收走。才接过哪张跟A4纸差不多大小的图纸。这个皇庄比整个大山村还大了两倍以多,且全是平整的田地,庄子里的庄户全集中在一条横跨庄子的河流边上。

  于公公画的酒坊就在河对岸,与村民对面而居。面积差不多有那个住了三百户人家的村子大。这酒坊一旦建成,酒坊加村子就把庄子的土地就占去一小半了。

  “嗯,画的不错,就这样吧。只是记得在酒坊的地下,深深的挖一个大地窖,以后的酒每出一批就只卖一半了,剩下的全部窖藏,最早都要满三个月才能拿出来销售。”

  于公公赶忙应了,又说起工人和粮食的事:“娘娘,工人光在那个庄子上找的话,恐怕不够,我们需要的是体格强壮的汉子,管事初步选了一遍,一个庄子上只有八十人适合。还有就是粮食,江东之战刚结束没一年,别说普通百姓,就是粮商也没几个能完全满足酒坊的需求!”

  “嗯,工人的事,你去最靠近这个庄子的庄里选。粮食暂时用蓝家的和我们自己的存粮,尽量不要出去大量采购。以免被有心人利用,引起粮价变动。从这一季开始你就让我们手里所有的庄子全部改种谷物类作物,养殖和瓜果蔬菜选一个小农庄负责就行。”

  蓝轻言之所以这么交代,是不想因为自己的大量采购,在这种缺粮的年节造成不好的影响。江东之战虽持续时间不长,但去年官府征粮的力度大,导致许多农民手里并没有余粮,现在刚春根还好,等五六月份,怕是好多人家都要买粮了。

  于公公也明白这事的严重性,赶紧记下,更打算重新跟那几个打理酒坊的管事交代一遍,千万不能出去买粮或者沾染上这事。

  提起生意,蓝轻言又问杂货超市的事:“杂货铺还在卖粮没有?”

  于公公回答:“还在卖的,只是我们的铺子平民百姓去的多,多是散称,没人大量买。”

  蓝轻言点头并交代:“你交代那个管事,店里的粮食只零卖,凡是有人要买超过一百斤以上的,就让他去别家吧。特别是再过几个月,不准涨价不准大批量售卖,且要持每天供应不断。”

  于公公一一记下,太子妃倒是看得明白,按照惯例,一般灾后或者战后第一年,百姓最容易青黄不接,粮价会迅速上涨。

  蓝轻言作为现代大学生,虽没真实的接触过饥荒年份农民的难处,却读历史,知道很多祸乱都是因为饥荒引起的。大荆虽是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收复的江东,且战事持续时间并不长,但战后第一年还是要小心点,至少不能让:太子妃大量购买粮食引起粮价上涨,这种锅扣到自己头上。

  想起来了,就想等晚上一定要提醒一下萧越,让他做点准备。想想又交代跟于公公:“要不于谦你等会儿就去蓝府,爹爹上朝没回来就找祖父,跟他老人家说下我们要用粮的事,也顺口提醒他一声稳住蓝家下面粮铺。”

  虽说以蓝家老太爷的段位,肯定是早就有所准备了,但怕就怕在他们因为战役时间不长有所忽略,让有心人钻了空子。

  于公公赶紧应了,接回哪张图纸告退出去准备去蓝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