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二十九章 王孙有危 豪侠来助

    燕王哙传国于臣下,子之以臣代君,此颠倒礼制之行,终于酿成燕国内乱。燕王哙大权皆被子之夺取,形同傀儡。

    时子之不为燕人所拥护,而齐王又大力扶助太子平,与子之更是势如水火。

    子之手下鹿毛寿等都是一班佞臣,而纵横家苏代,也不过是为利所驱使,岂能真心为燕国大计着想?鹿毛寿等恐太子平与公子职不利于子之,便进言子之,且先除掉燕王诸位公子,才可保大位。

    而赵、韩、齐等诸侯,都怒子之颠倒君臣之行,子之遣使前来结好,三国皆不许,亦不愿交出燕国质子。子之内不得国人拥护,外不得诸侯支持,只有以杀戮来弹压人民,越来越引起燕人不满与反抗。

    时齐国强盛,齐王欲要称霸,便有心拉拢燕国为附庸,于是相助太子平率军入燕国夺位,并遣将军匡章率齐师于境上驻扎,以观成败。

    而赵国、韩国与齐国为对立,西边又有强秦,所以也欲要结交盟友,拉拢燕国。赵国当时是赵武灵王在位,赵武灵王乃一时有为之主,年少即位为君,胡胡骑射,大力改革,遂使赵国国力增强,军旅振作,但与大国秦、齐相比,还尚不足相匹敌。

    赵国虽然振兴,却也面临着内忧外患,其中赵国之中还有白狄所建立的中山国,横贯赵国之中,中山国兵力强盛,自立国时起,一直便是赵、魏等国的心腹大患。

    中山国曾一度为魏国所灭,然后来又复国,军力强盛,号称有兵车九千乘。赵武灵王深为忧虑,心中早有攻灭吞并中山国之意,只是一时国力尚不足吃掉中山国。见此番燕国内乱,于是也有心扶植燕王在外公子,如能相助其夺得燕王之位,燕国必能感激自己,以便相助自己灭中山国。

    赵武灵王闻知燕国太子平在齐,公子职在韩,而赵、韩皆与齐国为对立。今齐王相助太子平,那赵国自然不能与齐国相争了。赵武灵王寻思良久,便准备相助公子职,于是给韩王发书,说明此事,愿意两国结为盟友。

    韩国地处中原,四面受敌之国,其虽然比宋国、卫国、中山国等实力要强,然在战国七雄当中,却是实力排名最末的国家,略强于燕国,欲要图存,自然也要引他国为援助,今赵国抛来橄榄枝,韩王当然同意了,二国遂结成攻守同盟,并一致准备拥立公子职为燕王。

    齐宣王为拥立太子平,遂发书给韩王,令韩王杀公子职,以为太子平清除对手。韩王接到齐王书,不肯杀公子职,遂回书齐王道:

    燕公子姬职在弊国,且无罪,寡人何以杀之?且其为庶子,安得能与太子争位乎?寡人不能从君命,万望君谅解。

    齐王见韩王不肯杀公子职,甚怒,欲要发兵攻韩,孟轲却劝谏道:“欲要使人杀他国质子,人不从而伐之,师出无名也,恐不利。且韩与赵已经结盟,大王若伐韩,赵安得不救乎?”齐王闻言乃止。

    齐王还是担忧公子职坏事,见韩王不从己命,又一时不能发兵讨伐,于是便令人密遣刺客,前去韩国刺杀公子职。

    公子职在韩国,虽有随行护卫人员数人,但只有心腹百里丙可用。风闻齐王遣人游说韩王杀自己以交好齐国,韩王并不从,公子职心中不安,便前去致谢韩王,韩王道:“公子且放心,安居本国,寡人绝不听信他人挑唆之言。”为使公子职安心,便又加派宫中卫士四人为公子职护卫。

    不多时,齐王派遣刺客来到韩国新郑,探知得公子职馆舍所在,遂潜入馆舍房梁上埋伏,准备夜里刺杀公子职。

    时公子职去韩王宫廷朝会,晚上由卫士送回馆驿,公子职正入馆驿,卫士在官驿外面警戒值守。公子职推门进入房间,正欲寻找坐席坐下歇息,忽然房梁上掉下一物来,公子职便令从人查看,原来是一只老鼠,从人举起火把照看屋梁,见一黑影隐约盘伏在屋梁之上,惊之,公子职遂令卫士入,那刺客见踪迹败露,遂跃上屋顶,趁夜色遁去,仓促之间,掉下匕首一把。

    公子职发现府中潜藏刺客,便与百里丙商议,百里丙看那匕首,道:“此匕首是齐国所产,刺客定然是齐人。”

    公子职惊讶道:“似此如之奈何?”

    百里丙便对公子职道:“齐人前来行刺,多半是齐王暗中所遣。今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公子在此恐不得安宁了。”

    公子职慨叹道:“吾有国不能回,今不在此,又能去何处呢?”

    百里丙寻思良久,对公子职道:”臣以为,刺客之流,多半是江湖人士,这等人最难防备。公子乃千金之躯,若一旦为小人所害,将令人扼腕,今公子又不能离开此处,着实为难,不过臣有一建议,不知可否?”

    公子职道:“吾居韩国数年,无一日能安心,今日又遭人计算,更是如坐针毡。你有何策,且快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