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八十一章:诱饵

    五天后出战的消息立刻在韦家集传播得沸沸扬扬,几乎是每一个人脸上都露出兴奋之色,这一天,已经等得太久了。

    而一些部落的首领,仿佛是吃了春药一般,拼命的鼓动着自己部族的年轻人,在那煽情的鼓动之下,年轻人们一个个战意高涨,幻想着这一战之后名垂青史光宗耀祖…

    与那些部落居民狂热不一样的是,韦家集的士兵则是每天强化训练。

    司慕偶尔会亲自指导训练。

    司慕很清楚,五天的时间不可能把他们训练成百战百胜的军队,但是,五天的时间,却是可以让他们明白什么叫命令,什么叫纪律。

    其实,这三万七千人已经接受了近一个月的训练,其精神面貌与战斗力已经大幅度提高,何况,他们还经历过血淋淋的韦家集保卫战,严格的说,他们已经算是一支具有攻击性,训练有素的部队。

    司慕也很忙碌,除了偶尔去检查一下新兵训练,她大部分的时间都投入到了实验室。

    在政府大楼里面有一个很大的房间变成了司慕的实验室,这个实验室的任务主要是批量的制造冷兵器。

    这五天中,司慕很忙,她正在设计制造一些简单实用的冷兵器,其中主要是一种武器,名为长枪枪尖的东西。

    所谓的长枪枪尖,就是长枪的最前端金属刺,是司慕专门为韦家集居民设计的一款武器,长度三十五厘米,尖端采用了一种极为罕见“振金”,勇敢进取号上面有少量的储备,这种金属与铁按照一定比例融化成合金之后,硬度非常之高,堪比金刚石。

    司慕做过多次试验,这种长枪可以轻易的刺穿角斗士重铁甲骑兵的甲胄,而且,长枪在战场上使用不像长刀那样需要太多的技巧,只要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技巧就可以使用。

    长枪只要装上细木就可以成为一支杀人凶器,在草原上,除了杂草就是一种成片成片生长的灌木,灌木高两米左右,很细,韦家集人俗称细木,细木比婴儿的手腕略粗,坚而不硬、柔而不折,可弯曲到一百八十度不劈裂,柔韧性强,自身纤维密度稠,有较强的自然拉力,质地轻巧,非常适合做枪杆,当初设计长枪的时候也是考虑到了材料的应用。

    其实,司慕设计的长枪并不叫长枪,而叫三页枪,与传统的长枪有着很大的区别,司慕可是花了很多心思,三页枪前端有三片刃口,锋利异常,具有极为致命的破坏力,如果刺破了身体,会形成三角形的创伤,很难包扎缝合,容易让伤者失血而亡。

    当然,那三角形的锋利刃口可不光是扩大敌人的创伤,它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功能,它通过了光脑的风洞模拟,具有非常出色的气动性,如果把长枪当做投矛投掷出去,能够保持非常稳定的飞行轨迹。

    这三万七千人中超过三万人曾经都是猎人或者拥有超过三年的狩猎经验,他们最习惯使用的不一定是什么朴刀或者猎弓,因为它们太稀有,但是对于长矛,他们一定是习惯的。

    司慕工作量非常之大,她必须要在在五天的时间制造出三万七千人使用的武器,这无异于是一个天方夜谭。

    事实上,司慕要制造的枪尖远远不止三万七千支,至少要达到十万支以上,因为,她为三万七千人每个人配备了五支枪尖。

    不过,这对司慕来说并不是难题,事实上,她并不需要做,她主要的工作是设计,因为,铸造任务全部交给了光脑自动生产,在勇敢进取号里面,制造这种小尺寸的冷兵器简直是小儿科,材料也不是问题,她只需要用机甲抱到韦家集就可以了。

    现在的勇敢进取号附近已经形成了一条完备的金属开采流水线,机器人全部由勇敢进取号主控光脑统一操控,能源上的问题虽然没有解决,但是优质煤的开采也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能源上的压力。

    在这运输之中,司慕还从韦家集挑选了五百个头脑灵活的少年送到了勇敢进取号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培训,让他们学习操作一些最简单的机械,循序渐进的培养。

    在挑选这五百人的时候,倒是在韦家集轰动了一把,因为,这五百人将会乘坐那艘能够在天空飞行的铁家伙到一个更加神秘的地方学习,这吸引了韦家集所有的少年,整个韦家集十五岁到十八岁的孩子都报名参加了司慕所组织的考试。

    司慕的办法很简单,主要是通过一些智力测试来推算出他们的智商,然后从中挑选优胜者。

    参加智力测试的少年有八千多人,合格的有三千多人,不过,勇敢进取号目前无法容纳更多的人,司慕只是挑选了最出色的五百人,另外二千五百人归入韦雄的麾下,进行一些体能训练,一旦勇敢进取号需要的时候,他们就能够第一时间前往。

    在这段时间,最为忙碌的韦雄,他要协助韦三训练三万二千人,还要训练自己的五千部下,另外又加上司慕安排的二千五百少年。

    好在的是,他只需要按照司慕安排的步骤去布置训练科目就可以了,倒是不用亲力亲为。

    韦泽民和颜梅主要是做行政管理,把各大部落组织成一支支军队,处理他们之间的矛盾,这让两人苦不堪言,这些人可不是韦家集的居民那样好使唤,不过,两人也不是太担心,从司慕的只言片语之中,两人也意识到不能指望那些部落的人打胜这第一场真正的战争,与此同时,两人也明白,目前的韦家集的资源也无法满足这么庞大的军队开支,哪怕作为士兵最需要的武器都大量的短缺,很多士兵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

    第五天终于到了。

    韦家集人都松了一口气,因为,太久的等待很容易让人们失去耐心从而战意消失,而且,韦家集的粮食危机已经越来越严重。

    第五天凌晨的时候,三十万人如同潮水一般涌向南城方向,从早就搭建的数十道浮桥上渡过怒江,按照各个部落的关系程度划分成三路兵马,分三路向南城进发,从韦家集到南城有近四百公里的路程,按照每天行军五十公里的行军速度,至少也要八天,部落首领们约定第九天的凌晨发起总攻,从三个方把南城包围…

    当三十万大军争先恐后的冲向南城的时候,韦家集的三万七千精锐也随着人流离开韦家集,不过,他们并没踏上征途,在渡过怒江之后借着其中一路大军的掩护,沿着怒江往上游步行了数公里,找了一处低洼的地形神不知鬼不觉的潜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