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75章 七十五、筹谋之深

    午后,落了一场雨,天气就越发凉意袭人了。邓氏在廊下喂狸奴,一抬眼就看到晗君一身蓑衣匆忙赶来。

    “也不劝着些,这么大的雨,让一个有身子的人到处跑。”邓氏斥责后面紧紧跟随的永安和若水道。卓姑忙上前,替她取下了雨具,吩咐侍女去煮姜茶。晗君摇了摇头,道:“姑姑别忙了,我坐坐就走。”

    话虽如此,邓氏还是害怕寒气侵损了她的身体,便回了室内。狸奴不认生,尤其喜欢晗君,见她来就懒洋洋地卧在了她的腿边,任她抚摸着脊背。

    邓氏记忆中,晗君一向是沉稳内敛的深宫做派。喜怒不大形于色,纵使天大的事儿也很能沉得住气。她说得云淡风轻,并不代表她没有要事相商,若没有,也用不着冒着大雨前来了。于是侍女们布好了茶点,就被邓氏打发了出去。

    “阿罗今日来,是为何事?”邓氏开门见山地问。她是个直性子,有什么说什么,不想有那么多弯弯绕绕。这一点晗君自然能看出来,与爱憎分明的人相处总是容易一些,也便不再遮掩,直接道:“祖母,临冰带兵迟迟未归,近日城中风言风语不断,咱们又都在张掖,我怕时间久了凉州大局无人主持,心中十分不安。”邓氏思忖了一下,觉得她说得不错,便回道:“我也这样认为,大小官员都在武威,若是流言被有心之人利用,对凉州不利。所以,阿罗,我这次本就是来接你回去的。”她的目光落在晗君的脸上,她的脸色很不好,憔悴忧愁。

    “怎么,可是出了什么事?是临冰出征遇到了什么?”邓氏坐起了身,有些焦急。

    晗君想起太皇太后对邓氏有过的评价:“性勇毅,有智谋。”这显然不是一个女人对另一个女人的评价,而是两个智谋出众之人的相互欣赏。她们较劲了一辈子,或者说是邓老夫人怨了太皇太后一辈子,不过是一种执念,抛开那些恩恩怨怨,她们本该惺惺相惜。

    她在袖中紧紧攥着手,鼓足勇气:“不敢欺瞒祖母,临冰确实遇到了麻烦。”晗君将一切如实相告,忐忑地看着邓氏逐渐转为灰白的脸,思忖要不要说得委婉一些,省得老人家受不了。

    可是,她如传言中般,很快平静了下来,那张脸因为严肃而越显坚韧。

    “你是如何安排的。”她问晗君。

    晗君行了个礼,轻声道:“事态紧迫,我只能封锁消息,不让任何人知道。然后征调了玉门关张将军去驰援。凉州内政,我希望祖母能回武威主持大局,唯恐生乱。”

    “张澍?”邓氏挑眉,想了想道:“你可真是走了一步险棋。不过也不算错棋,张澍为人忠介耿直,有大节大义,当不负所托。与其坐以待毙,不如置之死地而后生。晗君,你让老身刮目相看呢。不过,你为何不愿意自己回武威坐镇,要将这些托付给我?”

    晗君本想说,窦慎不喜欢她插手凉州的事物,她总有顾忌和避忌。可又觉得不妥,便解释道:“我在凉州立根未稳,不一定能够压制得了凉州的官吏和世族,祖母却不同,您积威深重,他们不敢不服。如今,凉州内部根本乱不起,否则如何向临冰交代呢?”

    邓氏看着晗君的目光,转为欣赏,她点着头道:“好孩子,你想得很周到,难为你了。但你也太抬举老婆子我了,我与你一样自长安而来,无非是养了临冰一场,在凉州这些世族旧吏眼中也是外来之人。我和临冰能让他们服,不过就是捏中了他们的软肋,阿罗你觉得那是什么?”

    晗君想,凉州世族多以军功而立,并不同于关中和山东大族。他们维系生存的也是军功,若失了军中的地位,就没有了威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