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76章 第76章

    宁家食铺再次贴出东家有喜的告示。

    这回明着告诉大家,家中的二姐儿要出嫁了。

    为此,告示出来前,所有手上有饭卡的顾客,在店铺营业的时候能拿着饭卡过来,在上头增加一份免费的工作餐,就当做是一同吃这喜宴。至于没有饭卡的顾客,这回只能说声抱歉了,有空也可以当天来领份喜糖。

    公告发出之后,那些购买了饭卡的人,对宁家食铺便多了一份归属感,同时也因为手中的饭卡,有了一股优越感。

    这喜宴,自家人才能吃上。

    他们与身边人闲聊时若是到了饭点,下意识就扬了扬手中的饭卡,说要去吃饭了,那语气说着就像要回家吃饭一般理所当然。

    消息传开去后,宁家食铺又多了一批想要来办饭卡的顾客,虽然这回的免费餐是错过了,可保不准这东家之后又有喜事了呀,这优惠要是多了,算起来比自家做饭还节省。

    很快,就到了迎亲的当日。

    不管有优惠还是没优惠,只要有办喜事的人家,就有来凑热闹的人家。

    时人相信喜庆的事儿能冲掉那些不好的邪气,尤其是家中有孩子的,都会带着孩子过来瞧几眼,抢两颗喜糖沾沾喜庆,以求孩子百病不侵。

    迎亲的乐声在街上响起,一顶崭新的四抬大红花轿出现在众人的面前,立刻引起路上行人的围观和哗然,不少未嫁女子都忍不住道一句羡慕。

    四抬大红花轿哟,上回在这镇上见着,还是周耆老家的闺女要嫁到城里去,其夫家让人抬着花轿过来迎的,那时候来瞧的人可多着了。

    像现在这样,镇上迎镇上的,罗家这是独一份。

    一般人家迎亲,新郎官带着亲朋一路走来,接了新娘子一路走回去;家里日子好些的,租一辆牛车来接,像镇上的人家,不是骡车就是马车,舍得用花轿的人家可是少之又少。

    这花轿可讲究了。

    首先分四抬、八抬两种,不论是轿子的大小、木雕的规模、甚至配饰的名贵度,都有很大的差别。

    因为是喜事用的,其制作的木头就得是顶好的,次一点的都不行,然后还得选家中长辈齐全、儿女双全的木匠来制作。轿子上面那些好寓意的浮雕必须完好没瑕疵,涂上朱漆,装上宝顶,贴金贴银,最后挂上红色绣字的绫罗绸缎,这才能成为一顶得用的花轿。

    工序繁多,花费就少不了,姑娘家一辈子就坐那么一会回,要不是那些真正富裕的人家,谁会花钱做这么一顶平日用不上的轿子来?

    租用轿子倒是很寻常,各地方衙门内就放有两顶四抬的花轿,谁家需要就寻官媒去,官媒牵线说亲成了之后,花轿、轿夫、奏乐都会全给跟进好。可是官媒不好请呢,要不拿出点诚意,官媒可不愿接活的,也正因为此,能请到官媒上门的人家就显得特别体面。

    另一个法子是找私媒。

    私媒比官媒好请得多,有的私媒路人脉路数多,能从官媒那儿租来轿子,有的则是寻来两抬的普通轿子缠上红布替代,不管如何,有轿子总归是体体面面的。

    除了租轿子的费用,还有请轿夫的费用,按照他们县城的价格,一名轿夫最少也得两百文,而且路程远得还得加钱。

    从前有户人家娶亲,觉得轿夫不过是个体力活,值不了那价钱,自家单独租了花轿,找几个身壮力健的亲戚去抬。

    于是,他们家的新郎官,接到吐了自己满身的新娘子。

    轿门打开的那一刻,估计他一辈子都忘不了。

    这轿夫也是讲究得很,一顶四抬的轿子,若是路途远些,还得多配两个人。这六个人身高得差不多,而且练出默契的配合来,不但步伐要一致,就是上坡路、下坡路、坑洼路等等,也有个配合的步法来。

    口碑好的轿夫们,工钱就更贵了。

    然而花轿迎亲的费用之所以贵,还有另外一个情况。

    也不知道是从哪时传开来的,说是迎娶新妇用花轿,小心翼翼抬进门,那便是夫家抬举新妇的意思。

    成亲乃是人生大事,越是讲究,越是繁琐,瞧着就越显得看重。

    试问谁不想夫家看重?

    不管事实上夫家的人是不是真的看重,但能请得起花轿去迎亲的,家里必定是比那些牛车都租不起的要富裕,攀比无处不在,光是这份体面就让新妇娘家人面上有光。

    有了这样的说法,花轿这一块儿,价格就只会高不会低。

    可就算镇上居住的人家,在村里人看来都是大户了,比起城里头的还是差上一截,更别说他们这地方偏僻,真正舍得请花轿迎亲的恐怕就那么几户。

    所以此时此刻见着花轿出现在大街上,人们都想瞧瞧到底是谁家的姑娘有这么好的福分,于是跟着花轿一路走,走到了宁家食铺门前。

    本来就小有名气的宁家食铺,这回儿因为婚嫁一事,又再一次提升了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