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四十七章 正面硬刚

      没等赵九蛟在这边多做考虑,在可以成为“大厦”的安置点处,赵九蛟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用当时的路引换了一个身份牌,上面采用了长乐军最为先进的金属冶炼技术,采用铜、锡、铁等金属,利用长江江阴的巨型锻压设备,利用压制枪械零件的间歇,逐一压制的。
无论是采用的金属,还是压制工艺,在这个时代都是无法进行仿制的。就算是别人找到了相应的金属配方,也用铜、锡、铁合金一同混合,也无法找到同样的冲压模具。就算用上冲压模具,也无法达到同样的压缩比。
最开始厚度为长乐制五毫的合金板,经过江阴大型冲压后,仅为长乐制三毫,而且经过类似马口铁的原始镀锌工艺,再经过机械打磨、拉丝工艺,这个牌子让范进非常的有自信——别人是仿制不了的。
这块沉甸甸的小牌子一入手,赵九蛟有一种非常踏实的感觉。不仅仅凭借着小牌子可以换取学习的机会,还能免费获得每日的餐食和周围的礼遇,这个胶州县,可真不简单。
只是,在这里总有一些胳膊上带着袖标的人,没事儿就走来走去,不让干这,不让干那。有个新来的后生,就是在地上吐了口痰,结果被那个带袖标的人发现,随即当中训斥,随后找到了几个彪形大汉,将其暴打。让赵九蛟很是纳闷。好在后来知道了长乐军治下的规矩后,知道那些随地吐痰、乱扔杂物,不排队等等都是要挨体罚的处罚后,才明白,要不是那个后生是个新人,可能早就皮开肉绽了。
再有就是那个排队,赵九蛟非常不喜欢排队。但是在胶东后,不管干啥,都不得不排队。慢慢的,赵九蛟竟然习惯了起来,因为他发现,就算是排队,也可以很快的轮到自己。而之前在老家,不管啥事儿大家都一窝蜂的哄抢,那可是啥也干不了的。
自从赵九蛟经过了第二次考试,并且通过后,日子渐渐的平淡起来。起初的那种新鲜感也渐渐的淡忘,因为他全身心的投入到了长乐军的再教育当中。白天是胶东学院的学习课程,晚上是从部队退下来的教训队队员,给这些来自****的书生们进行“心理辅导”。
教训队队员们很多人的文化水平并不高,但是他们的口才却都是一顶一的好。曾经范进有深入的了解过这个群体,发觉他们不光评书、笑话,小曲儿啥的都会,就连有些少儿不宜的荤段子,有时也都能来上几段,非常受到军中的欢迎。范进有一次听完了教训队队员说过的段子,立马就有几丝恍惚,仿佛时间又回到了他穿越前,经常出差的那些日子。
一旦他坐上火车,总能见到类似的身影,他们要么拿着“军工皮带”,要么拿着儿童玩具、牙膏牙刷,奔波在列车上,用他们的口才,打动乘客推销产品。而且最关键的是,这帮人各个都是顶级的段子手。
远在千里之外,嘉峪关附近。
又到了黑夜,晚饭过后,范进并没有和其他军官在一起,他走到了士兵中间,又听了听军中段子手们的演讲。他感觉这种生活非常的踏实,因为这一切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点改变的。试问天下,如果范进没来,可能会出现教训队吗?可能会出现带膛线的鲁密铳搭配米涅弹吗?又可能还会出现马口铁盒的鲸鱼肉罐头吗?
范进看着台上唾沫横飞,讲的激情四射的教训队员,正在说之前少年军官团的光辉事迹。是的,这里就是嘉峪关,而当年的少年勇士们,就把热血抛洒在了这里。
范进先在晚上的时候,让所有的新战士们都了解到,曾经的那些半大小子,是多么的英勇无畏。长乐军出来的,没有孬种,哪怕是一些半大孩子,也敢点燃了飞炮,纵身跳进敌人的包围圈。这就是长乐军的精神,也是长乐军的灵魂——为、信、猛,毅!
第二日一早,范进早早的安排了行程。所有人一道,前往之前嘉峪关附近范心当年牺牲的地方。去祭奠为了长乐军正义的事业而献身的人们。
目前近卫团和部分的战兵团,已经陆续有从“胶东学院”步兵科毕业入伍的少年军官了,他们对于范心更是无比的崇敬,无不把范心当成心中的目标和理想,都以他能如此轰轰烈烈的牺牲而荣耀。
这就是职业军人,这就是长乐军一往无前的秘密。
很多曾经来过这里的老兵,更是难以磨灭当日不甘的怒火,这次来了,我管你是什么后金还是高丽,逮谁揍谁。
气氛凝重而又热切,无数颗年轻的人在这一刻汹涌澎湃,很多人都想到:为了长乐军战死,竟然可以受到如此大的荣耀,所有人无不欢欣鼓舞,对未来征战沙场充满了力量。
祭奠完毕,范进带着队伍和其他的明军进行了汇合。由于范进此番出行,光是战兵就带了一万有余,队伍浩浩荡荡的散在了嘉峪关外的山地内。范进就算是想低调,此番也低调不起来了。
他倒不是摆个样子给友军来看,而是考虑到后金的布防问题。此时后金再次犯边,是由于上次劫掠了大量的人口和财物作为基础,好好发展了两年之后进行的有准备,有预谋的侵略行为。这次绝对不是大明朝廷上下想的那样——打个劫,捞点儿好处就走,直觉告诉范进,这次后金有可能是倾尽全力而来,而且来了就不打算走了。
目前大明朝廷对于武官的压抑情况,丝毫没有任何减少。只不过是在朝的文官,渐渐的认清了当前的形势,明显呈现出的乱象当中,没有在外的强援,光靠着在朝中拼个你死我活,是很难继续得到崇祯帝垂青的。
比如那温体仁,就是因为在外有范进的力挺。而杨嗣昌、熊文灿等人,也是因为熊文灿在外不停的“招抚”,一来二去得了些军功,才得以地位稳固的。更别说那洪承畴等人,依靠着曹文诏、左良玉等人,在朝中也是左右逢源,混得个风生水起。
此时和范进汇合的,并不是结拜大哥曹文诏的山西队伍,从远处看也是盔甲铮明瓦亮,士兵们各个也显得精神十足,完全不似其他边军那种饿的面露菜色的惨象,倒是让范进有些愕然,这是哪里的大明队伍?辽东铁骑吗?为什么他们没有马。
好在没有让范进纳闷多久,塘马来报,前方为京营的人,统领是薛力强薛参将,共有一千余人,在这里防务京师右翼已经有月余了。
范进一听说是京营,立即会心的笑了。这个京营,其实并不是全大明武力最强,士兵最好的队伍。这特么的就是一个贵族收容所,然后经过部队一镀金,出来就会摇身一变,变成各地的千户、守备等等,简直就是武官提升的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