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二十六章 朝野震惊

      崇祯八年六月初,两条重磅消息彻底将京师引燃,大有平地惊雷之感!

  首先的一条,是大明总兵曹文诏的生死未明。曹文诏对于明末的朝廷实在太过重要,如果轮起重要性,若是其战死的消息符实,那简直不亚于中都凤阳再次沦陷。凤阳被焚,虽然场面惨烈难堪,但是仅仅是一个没多大用途的象征。但是明末本来就缺少堪战之将,曹文诏的战死将会使朝廷的威信大降,从而打击其他围剿农民军的队伍。进而带来无法估量的负面影响,莫说洪承畴摆不平陕西,就是如今的河南、湖广,甚至是长江流域,都已经有了义军蠢蠢欲动的迹象。

  此时农民军对于大明精锐的辽东铁骑等并没有太直观的感觉,倒是这位曹将军,颇为忌惮,让农民将吃了不少的苦头。但凡他参加对于农民军的围剿,几乎全部胜利,所以也让农民军最为害怕。

  只是曹文诏曾一度被调任大同总兵,期间因后金入侵而被朝廷处罚。后来被陕西巡抚吴甡全力作保,最后才获得了重新出任剿贼总兵戴罪立功的机会。

  果不其然,得知曹文诏“战场昏聩、下落不明”的消息后,义军的士气大振,一时间各支义军都是心头大快,打的官军是节节败退。

  只是,这件事对于曹文诏的顶头上司洪承畴来说,却是真正的失职。之前洪督师明明知道此行凶险,而且是仅有曹文诏自己在孤军深入,但是为了“侥幸得功”的心理,又甘愿让他去冒险,可能认为这曹文诏也是那天上的星,没有打不赢的仗吧。就是这种非常轻率,非常不负责任的好大喜功,在真正的历史上才导致一代将星殒命。

  这个第一条爆炸的消息,传到了崇祯帝这里时,让其深感痛惜,兴许也会有点后悔。想当初在山西战场剿匪频繁得手之际,崇祯帝轻奸人散布的流言,把他调任大同总兵。再往后,后金入侵大明,丧失了很多土地,没办法又找曹文诏算账,直接将其充作边军。若不是吴甡全力作保,估计真的成为了边军一小兵了。

  此刻一代良将沙场上下落不明,大概率可能就战死了,才让崇祯帝感觉到了一将难求。痛苦了良久,崇祯帝便下令,如遇曹文诏的尸首,定要诏赐其祭葬,并且安排其曹家一脉世荫指挥佥事这一官职,并令有司建祠,春秋致祭。

  另一条爆炸性的消息,则是温体仁献上了攻陷中都,放火烧大明祖亭搅的长江流域鸡犬不宁的张献忠首级!

  这首级几次三番确认,是为献贼无疑!而且随着人头一同来到朝廷的,还有剿灭献贼这一股的义军近五万的捷报。

  这一个消息,犹如一针强心剂,一扫大明接连剿贼不利的阴霾,就连崇祯帝在得到确是献贼首级的消息时,也是兴奋的一夜未睡,第二日早朝时依然精神抖擞。

  这可是对阵义军以来,最大的战果了!群臣听到这个消息也仿佛炸开了锅,到底这温体仁还是找到了朝廷外的强援,不过,究竟是谁呢?这么大的本领,大明对阵农民军,一直以来都没有成效,连一代良将曹文诏都折戟沉沙,看来义军是实难剿的。

  这温体仁却在最最需要战果之时,献上了最大的一股义军首领的首级,这般的功绩谁人堪能比之?

  一时间温体仁的威望在朝中如日中天,更加助长了其骄横跋扈的作风。

  崇祯帝龙颜大悦之下,询问这是哪路豪杰良将所为时,温体仁微笑答道:

  “正是那莱州,范进是也”

  “哦?范进。可是那阵斩后金甲喇额真苏力可加,杀敌近五百的莱州范进?”

  一说到范进,大家便慢慢的回过味来,闹了半天,竟是那小小从八品的范进,此刻又来和奸相演双簧了。只不过那奸相如今得势,在外又有范进这样的强援,一时间让众人敢怒而不敢言。

  不过这范进还真是有几分本领,后金来大明一遭,只有他莱州范进还能将敌人留下,一时间大家议论纷纷,随后偷瞧崇祯会给什么赏赐。这倒不是关心有多钱,而是要看崇祯对于这个不知道打哪儿冒出来的范进,以及对温体仁的态度。

  良久,崇祯似乎从胜利的喜悦当中回过味来,便道:

  “常言道,一将难求,这莱州范进果有大本领,温爱卿,朕拟官进四阶,升至七品知县如何啊?”

  “臣温体仁,代范进谢主隆恩!”

  “没想到登莱近来多出猛士,便让这范进统领胶州一地军户,任胶州县,待朝廷再次出动剿匪,便则其出军五千,各位卿家觉得如何呢?”

  兵科给事中吴金德出列,言道:

  “圣上,此番范进虽有小胜,但直接接管一县之地,臣下认为不妥……”

  这位还没说完,温体仁跳将出来道:

  “圣上明鉴,此番若没有莱州的支援,恐难以擒住此等贼酋,臣下认为官升三级,并不能体现圣上的隆恩……”

  其他的大臣不愿意当面得罪温体仁,而且言官多半也收了范进的好处,一时间竟没有人跳出来反对。

  于是,范进借着剿灭义军的东风,顺顺利利的官升三级,拿到了一个文官的实职。而且今后再胶州可以明目张胆的进行自己的活动,再也不怕神马大明水师的清缴。论实力,此时大明内海除了东南的郑芝龙外,已无敌手。

  本来,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功劳,就是要狠狠的奖赏的,崇祯便宣布退朝,第二日再议对范进的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