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十三章 鏖战海南郡(下)

      曹兴旺见到对面的高丽大军踌躇不前,便品出味道来——这高丽军此刻根本毫无战力,不如主动出击!

  随后试探性的派出哨骑后,对面的高丽大军却犹如惊弓之鸟,整体向后退了将近二十里,随后又扎下营寨。

  见出击无望,曹兴旺不得不在水洞进行积极防御。因为背后靠着吉州,又有长乐运输船队的支援,源源不断运来的补给使得曹兴旺没有任何的担忧。也算是“顶住了”高丽各地援军和李邢敏的攻击。

  就在高丽朝廷正在商议退敌之策时,远在青岛的奋进也并没有闲着。和高丽方面预估的情况差不多,曹兴旺假扮的“吉州叛军”过于依赖火力覆盖和定点打击,虽然大部分都是远距离交战,滑轮弩箭的消耗并不大,但是铳子儿和炮弹消耗甚巨,尤其是各类纸壳预装弹和二十四磅臼炮的***。

  就算是范进在青岛停下海岸堡垒的建设日夜赶工,再运到曹兴旺那里也有着将近两日的时间差。苦思之下,范进想起来某个疯狂的年代,东北有个叫“七人背”的技术。这是为了格命把手**加工技术直接搬到前线的技术。

  如果能保证原材料充足,可以说是“无限开火”的供应炮弹!其实就是大约用七个人分工,一个造型,一个化铁,三个人用来浇铸,一个拉风箱的,组装加工装引信的一人,还有两个制作拉火和整体装配的,这几个人如果密切配合的话,这套小设备拉到前线,从开炉融化钢铁,到做成手**只需要半个小时,而且是持续加工!

  范进此时还没有手**,手**的祖宗——飞炮倒是可以拉到高丽前线!还有那飞炮的变种,臼炮的***也可以用这个方法。

  范进一时欣喜若狂,都说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伟大的,就这“七人背”拉倒前线,别说高丽战场,就是如今的后金腹地,范进都敢去走一遭!只是目前自己的物流运力全都在海岸沿线,如果进入内陆后,就不一定能有充足的原料供应了。

  范进直接想到做到,立即把飞炮和臼炮***的生产线搬到了高丽前线。只是“七人背”在这个时代可能背不动二十四磅炮的炮弹加工生产线。范进随后调整了部分模具和加工工具,化铁炉和砂箱直接照搬原有的技术,风箱稍加改造,加入轴承和铜条,使得拉拽更加便利,而且获得更高的送风量。

  脚踏式木车床是范进刚刚来到这个时代就搞出来的东西,现在长乐军普遍采用水力车床,已经将人力脚踏床淘汰,但此时再拿出来对于长乐军来说一点难度都没有。至于装药和组装,原本范进魔改后的***就非常粗糙,引信和延时结构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甚至可以用简陋来形容,所以一台脚踏车床,足矣!

  范进最后思考了一下连续生产和铁料、煤料的搬运以及供应,最终将“七人背”手**技术,魔改为了“十人背”长乐军***制造技术,有了这项非常“成熟”的近乎无限供弹的技术,就算是在高丽打上一年,范进都不怕。

  准备工作全部完成后,又从后勤兵当中选了五十人,分作五个小组,不分昼夜的开始磨练队伍和熟悉操作技术。终于在三日后完成了“十人背”无限流供弹技术。范进满怀期待的将他们送上了开往高丽战场的运输船队,以期能有上佳表现。

  那臼炮不是弗朗机炮,臼炮不怕炸膛,只要温度降下来不至于引燃***,臼炮可以一直打下去。这样再加上无限供弹“十人背”,范进相信就算打到欧洲去也只有自己进攻,别人放手的份儿。

  高丽人本以为很快这些人将失去弹药而溃散。就算可以从吉州运来吃食,没有足够弹药的他们也会很快失去战心。没想到范进从青岛调拨铁料,从倭国运来硝石、硫磺,除了食物外,这作战弹药也源源不断的运来,十人背在线流水化打造***。

  这高丽大军困守了十几日,那“吉州叛军”仍然生龙活虎,反倒逼得朴永进四处乱窜。

  只是范进受困于火法炼铜产铜量还比较低,青铜臼炮虽然用铜甚少,但还是供不应求,直到“十人背”出现在前线不断生产炮弹后,才将将造好第二十二门臼炮,连同后续的罐头、粮食等物一同运到曹兴旺手里。

  这种局面直到高丽水师到达后,才予以解决。

  高丽方面一直采用的都是添油战术,当朴永进的队伍滚雪球一般的增加到了两万人时,被动挨打导致的伤员就有三千余人。这在朴永进的战斗生涯当中是从来没有过的。这一日当水、陆两方面的援军都到达时朴永进认为一解长时间的恶气的机会来了!

  水师只是派人上岸通知了朴永进,随后便开始准备穿过珍岛和海南郡间狭长的珍岛海峡,绕到水洞西面以切断水洞叛军的补给来源。

  然而和陆地上长乐军的埋伏类似,这种狭长的海域也是长乐海军打伏击的绝佳地点。长乐海军目前没有所谓的“先进”战术。在风帆战舰时代,比拼的是船只的坚固性和火炮数量,甚至是舰队总的船只数量。两年前郑芝龙打赢荷兰人的“料罗湾海战”,就是依靠着船只数量高处敌人好几倍,利用自燃火船撞击荷兰人的大型战舰,最后将荷兰人舰队淹没在了火船海里面。

  不过这一战术不是范进打算用的,那种消耗战术长乐军是绝对玩儿不起的。范进采用的是长乐军独创的“巨鲸战术”,其实说白了,还是长乐海军在深海里面搜捕鲸鱼的那一套:利用长乐海军的默契配合,将敌军的船队像是鲸鱼群一般对待。

  冲到对方阵中后,几艘船对准其中一个齐射。这样就好比将对方的船队硬生生的撕下一块肉来,然后群而攻之。在火炮齐射下,等于是用具有优势数量的战舰群殴一艘船,不管对方是什么样的战船,同时面对三艘或五艘长乐的“渔船N号”改装风帆战舰时,都不会有太大的优势。

  而且在长乐战舰眼中,这个时代东亚大部分的风帆战舰的速度都十分慢,不论大明、倭国还是高丽。

  这种集中船只,统一攻击一点的捕鱼的那一套,在实战当中往往非常奏效,这也是一向以来只讲实用、高效的长乐军崇尚的观念。只不过平日里都是发射的鱼叉,现在换成了火炮。但不得不说,这种装备了三磅炮和六磅炮的海船,集中火力攻击一点的攻击力是相当震撼的。

  高丽水师此番增援海南郡的,共有七十余艘,集中了几乎高丽南部水师一半的力量。计四百料战座船三艘,两百料战座船十艘,大黄船三十余艘,剩余的都是小黄船和单帆运输舰。

  高海龙此时还没有所谓的“吨位”概念,但是从这几日的查探当中发现,对方的数量和块头,足有己方二十余艘“渔船”战舰的三到四倍。高海龙此前是长乐海军当中带队捕鱼的高手,此刻对方庞大的舰队驰来时,并没有认为这是所谓的敌军威胁,更是觉得这是一块肥肉,这种战功的诱惑可比平日里的捕鱼强了太多。

  当高丽船队刚刚驶入到了狭长的珍岛海峡时,第一批五艘轻载改装帆船便出击了!

  携带着长乐大兵们旺盛的求胜欲望,这些战船风驰电掣的直插高丽舰队打头的两艘两百料战座船。这五艘船穿插到了两艘战座船身后,用自己的身形截断了两艘开道战座船和后续船队的联系后,迅速的下了锚。这里洋流是往东飘向的,风帆战舰驶过来时是侧着风逆着洋流。

  长乐军的海船有足够多的灵活的三角帆,可以更好的利用风力和配合洋流,脱胎于大明战舰的高丽水师众战舰,则没有此种设计,在自然的环境中显得应变非常不足。而范进就是利用了取自欧洲的这种“先进”技术优势,建立了和高丽舰队硬刚的信心。